[發明專利]一種抗熔滴纖維及其制備方法和產品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921858.0 | 申請日: | 2016-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7482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5 |
| 發明(設計)人: | 張曉紅;喬金樑;蔡傳倫;宋志海;高建明;賴金梅;戚桂村;李秉海;王湘;張紅彬;蔣海斌;張江茹;茹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D06M14/32 | 分類號: | D06M14/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舟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50 | 代理人: | 趙宇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抗熔滴 纖維 及其 制備 方法 產品 | ||
本發明涉及合成纖維領域的一種抗熔滴纖維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的抗熔滴纖維表層為交聯結構,其內部為不交聯結構;所述表層的厚度小于90%d,所述纖維的凝膠含量大于5wt%;所述的不交聯結構選自再生纖維或者合成纖維及其化學改性或物理改性纖維。本發明的方法將所述的現有技術中的再生纖維或者合成纖維及其化學改性或物理改性纖維或者這些纖維的織物浸泡在不溶于水的交聯敏化劑的溶液后干燥,然后采用輻照交聯的方法使纖維表面產生交聯結構從而制備抗熔滴纖維。本發明的方法簡單易行,具有普遍適用性,易于實現工業化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合成纖維領域,進一步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抗熔滴纖維及其制備方法和產品。
背景技術
纖維已經廣泛應用于日常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不可或缺的產品。但是常用的纖維特別是常用的合成纖維基本都屬于易燃性纖維,特別是,燃燒時會產生嚴重的熔滴現象,不僅易引燃其他物質,還會引起皮膚燙傷,造成嚴重的傷害,因而限制了合成纖維的應用,特別是在冶金、化工、石油、林業、消防等部門使用的防護服,軍警制服,稅務海關等公職部門制服,科研和救護人員的隔離服,賽車服,車用內裝飾材料,高層建筑、劇院、會場、酒吧、幼兒園、地下街道等公共場所使用的窗簾、帷幕等方面。因此如能解決阻燃纖維的熔滴問題將會對社會有重大貢獻。目前合成纖維阻燃抗熔滴的方法有共混法、共聚法、后處理法以及接枝法。共混法主要是添加聚四氟乙烯、硅酸鹽類等抗滴落劑來增加熔體粘度以減少熔滴現象,該方法簡單易行,但是需要解決分散性、界面相容性和紡絲難等問題;共聚法可以獲得較長久的防滴落效果,但是合成工藝復雜,開發成本高;后處理方法需要加入大量整理劑才可以獲得良好的防滴落效果,對織物的性能影響很大;而目前對永久性阻燃抗熔滴紡織品的需求則十分迫切,采用簡單易行的方法制備抗熔滴纖維也成為迫切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致力于能夠以簡單易行的方法制備抗熔滴纖維,具體來講,本申請提出一種抗熔滴纖維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抗熔滴纖維,該纖維具有良好的抗熔滴性能。本發明的抗熔滴纖維,其結構為纖維表面具有交聯結構,而表面之外不交聯,所以可以保持纖維的原有性能同時具有抗熔滴性。具體地,本發明的抗熔滴纖維的表層為交聯結構,其內部為不交聯結構;其中所述不交聯結構的分子組成和分子結構沒有任何限制,為現有技術中的再生纖維或者合成纖維及其化學改性或物理改性纖維,優選合成纖維及其化學改性或物理改性纖維,其中的合成纖維及其化學改性或物理改性纖維可以為但不限為如聚酯纖維(滌綸)、聚酰胺纖維(錦綸或尼龍)、聚乙烯醇纖維(維綸)、聚丙烯腈纖維(腈綸)、聚丙烯纖維(丙綸)、聚氯乙烯纖維(氯綸)及其化學改性或物理改性纖維等,更優選自聚酰胺或聚酯等中的一種及其化學改性或物理改性纖維,最優選聚酯及其化學改性或物理改性纖維。其中所述的聚酰胺包括現有技術中任何種類的可紡絲聚酰胺,優選尼龍6、尼龍66、尼龍11或尼龍12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的聚酯可以為現有技術中任何可紡絲的聚酯,優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或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中的至少一種,更優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其中所述的纖維表層為交聯結構,具體為上述纖維的交聯結構。
本發明對所述抗熔滴纖維表層的厚度沒有特別地限定,通常來說,以所述抗熔滴纖維的直徑d為基準,所述表層的厚度可以為小于90%d,優選為小于70%d,更優選為小于50%d。
本發明的抗熔滴纖維的凝膠含量大于5wt%,優選大于10wt%,更優選大于15wt%,更優選大于20wt%(凝膠含量的測定方法按照現有技術的沸騰溶劑蒸煮6小時方法測定)。
本發明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種抗熔滴纖維的制備方法,即采用輻照交聯的方法使纖維表面產生交聯結構的原理從而制備抗熔滴纖維。本發明的方法采用一步法輻照,簡單易行,具有普遍適用性,易于實現工業化生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2185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