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催化裂解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610921750.1 | 申請日: | 2016-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7101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28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麗霞;劉宇鍵;田輝平;周翔;袁帥;劉俊;張杰瀟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1J29/80 | 分類號: | B01J29/80;C07C4/06;C07C4/18;C07C11/06;C07C15/02;C10G11/0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一種 催化 裂解 催化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催化裂解催化劑,以重量百分比計包含以下組分:
A)以干基計5%~65%的天然礦物質(zhì);
B)以氧化物計10%~60%的氧化物粘結(jié)劑;
C)以干基計24%~75%的第一分子篩,所述第一分子篩為Y型分子篩和孔徑小于6.9?的分子篩,或者所述的第一分子篩為孔徑小于6.9?的分子篩中的兩種以上,所述的孔徑小于6.9?的分子篩為MFI結(jié)構(gòu)分子篩、IMF結(jié)構(gòu)分子篩、BEA結(jié)構(gòu)分子篩、鎂堿沸石中的至少一種;
D)以P2O5計0.1%~15%的磷添加劑;和
E)以氧化物計0.1%~10%的金屬添加劑,所述金屬為選自鐵、鈷、鎳、銅、錳、鋅、錫、鉍和稼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催化裂解催化劑介孔質(zhì)子酸量占總酸量的比例為20%~70%。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解催化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磷添加劑含量為0.5-6.5重量%;所述金屬添加劑的含量為0.5-10重量%。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催化裂解催化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磷添加劑含量為2~5重量%。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催化裂解催化劑,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添加劑的含量為1~9重量%。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解催化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裂解催化劑的總比表面積為240~ 350m2/g,介孔質(zhì)子酸量占總酸量的比例為25%~50%。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解催化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裂解催化劑的介孔體積為0.14~0.35ml/g,介孔體積與總孔體積的比例為35% ~ 60%。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催化裂解催化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裂解催化劑的介孔體積為0.14~0.30ml/g或0.25~0.35ml/g。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 所述的催化裂解催化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然礦物質(zhì)包括高嶺土、多水高嶺土、蒙脫土、硅藻土、凸凹棒石、海泡石、埃洛石、水滑石、膨潤土以及累托土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的氧化物為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鋯、氧化鈦、無定形硅鋁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的Y型分子篩為DASY分子篩、為含稀土的DASY分子篩、USY分子篩、含稀土的USY分子篩、REY分子篩、REHY分子篩、HY分子篩的至少一種。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 的所述的催化裂解催化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Y 型分子篩和孔徑小于6.9?的分子篩的重量比為1:8~ 4:0.1。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的所述的催化裂解催化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Y 型分子篩和孔徑小于6.9?的分子篩的重量比為0.3:1~20:1或0.15:1~1:1。
11.一種權(quán)利要求1~10任一項所述催化裂解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包括:
形成包括所述的第一分子篩、天然礦物質(zhì)、氧化物粘結(jié)劑的第一組合物微球,將所述第一組合物微球改性處理;所述將所述第一組合物微球改性處理包括如下步驟:
a、將第一組合物微球放入堿性溶液中進行處理,過濾和洗滌,得到堿處理第一組合物微球;
b、將步驟a中所得的堿處理第一組合物微球在由氟硅酸、有機酸和無機酸組成的復合酸溶液中進行處理,過濾和洗滌,任選干燥,得到富含介孔的組合物微球;或者,將步驟a中所得的堿處理第一組合物微球在由氟硅酸、有機酸和無機酸組成的復合酸溶液中進行處理,過濾,任選洗滌,銨交換洗鈉處理,過濾和任選洗滌,任選干燥,得到富含介孔的組合物微球;
c、在富含介孔的組合物微球中引入磷添加劑和金屬添加劑;
d、在400~800℃下焙燒處理至少0.5小時。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未經(jīng)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21750.1/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