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內容計費方法和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914812.6 | 申請日: | 2016-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6871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1 |
| 發明(設計)人: | 金凌;陳仲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14 | 分類號: | H04L12/14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許蓓 |
| 地址: | 10003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容 計費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內容計費方法和系統,涉及軟件定義網絡領域。本發明采用內容計費裝置根據流量特征信息檢測內容計費的用戶的流量是否需要進行內容計費,并將流量特征信息和檢測結果發送給控制器,由控制器根據流量特征信息和檢測結果生成流表并下發給流量調度裝置,以指示流量調度裝置將需要進行內容計費的流量轉發到內容計費裝置,從而,流量調度裝置可以將需要進行內容計費的全部流量發送給內容計費裝置進行內容計費,提高了內容計費的準確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軟件定義網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內容計費方法和系統。
背景技術
內容計費是指根據流量中的特征采用相應的計費方式進行計費,例如通過流量中的特征識別流量所屬的應用、業務或者服務等等,并根據應用、業務或者服務所對應的計費規則進行計費。
目前,內容計費的方式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方式為,利用PDSN(Packet Data Serving Node,分組業務數據節點)、PGW(PDN GateWay,Public Data Network GateWay,公用數據網網關)設備內置的DPI(DeepPacket Inspection,深度包檢測)板卡識別應用,并實現針對特定內容的流量計費。然而,由于DPI功能內置在網絡設備內,因此難以高效地實現對于應用層流量的檢測。同時,需要根據應用的變化對設備的檢測功能進行升級,靈活性差。
第二種方式為,利用獨立部署在移動分組域、串接在PDSN、PGW設備的上行鏈路上的CCG(Content Charging Gateway,內容計費網關)、TDF(Traffic Detection Function,流量檢測功能)設備,對應用內容進行識別,并實現針對特定內容的流量計費。這種方法的應用場景例如可以參考圖1。如圖1所示,PDSN接收到的所有流量被全部導入到CCG/TDF中進行檢測,然后由CCG/TDF發送給互聯網中的目的。在內容的流量計費階段,存在CCG/TDF對流量進行計費后,由于用戶策略原因,部分報文在PDSN/PGW設備上進行策略控制而主動丟包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實際用戶的內容流量的計算將產生偏差,無法實現精確計費。
并且,由于PDSN/PGW與CCG/TDF之間采用串接方式,即使某一個應用流檢測完成,且并不需要進行內容計費,其流量也將通過CCG/TDF設備,形成了不必要的性能消耗。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所要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是:如何提高內容計費的準確性。
本發明實施例所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如何降低對內容計費裝置的性能消耗。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內容計費方法,包括:內容計費裝置接收流量調度裝置發送的內容計費用戶的流量;內容計費裝置獲得內容計費用戶的流量的流量特征信息;內容計費裝置根據流量特征信息檢測內容計費用戶的流量是否為需要進行內容計費的流量;內容計費裝置將流量特征信息和內容計費用戶的流量是否為需要進行內容計費的流量的檢測結果發送給控制器;控制器根據流量特征信息和檢測結果生成內容流量轉發流表,內容流量轉發流表的匹配域包括內容特征信息和內容流量轉發目的;控制器將內容流量轉發流表發送給流量調度裝置;流量調度裝置根據內容流量轉發流表中的內容特征信息判斷內容計費用戶的流量是否為需要進行內容計費的流量;流量調度裝置將需要進行內容計費的流量發送給內容流量轉發目的對應的內容計費裝置;內容計費裝置對接收到的流量進行內容計費。
在一個實施例中,內容計費裝置接收流量調度裝置發送的內容計費用戶的流量包括:流量調度裝置接收用戶流量;流量調度裝置將用戶流量中的地址信息發送給控制器;控制器根據用戶流量的地址信息判斷用戶是否為內容計費用戶;控制器生成用戶流量轉發流表,用戶流量轉發流表的匹配域包括內容計費用戶的地址信息和用戶流量轉發目的;控制器向流量調度裝置發送用戶流量轉發流表;流量調度裝置根據用戶流量轉發流表中的地址信息判定用戶流量是否為內容計費用戶的流量;流量調度裝置將內容計費用戶的流量發送給用戶流量轉發目的對應的內容計費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1481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遠程喚醒方法、裝置及系統
- 下一篇:移動互聯網后向流量產品渠道自服務方法
- 內容再現系統、內容提供方法、內容再現裝置、內容提供裝置、內容再現程序和內容提供程序
- 內容記錄系統、內容記錄方法、內容記錄設備和內容接收設備
- 內容服務系統、內容服務器、內容終端及內容服務方法
- 內容分發系統、內容分發裝置、內容再生終端及內容分發方法
- 內容發布、內容獲取的方法、內容發布裝置及內容傳播系統
- 內容提供裝置、內容提供方法、內容再現裝置、內容再現方法
- 內容傳輸設備、內容傳輸方法、內容再現設備、內容再現方法、程序及內容分發系統
- 內容發送設備、內容發送方法、內容再現設備、內容再現方法、程序及內容分發系統
- 內容再現裝置、內容再現方法、內容再現程序及內容提供系統
- 內容記錄裝置、內容編輯裝置、內容再生裝置、內容記錄方法、內容編輯方法、以及內容再生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