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醫(yī)用轉運床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610909904.5 | 申請日: | 2016-10-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6285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02 |
| 發(fā)明(設計)人: | 畢迎惠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市市立醫(yī)院 |
| 主分類號: | A61G1/02 | 分類號: | A61G1/02;A61G1/04;A61G7/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chuàng)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談杰 |
| 地址: | 266011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醫(yī)用 轉運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醫(y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醫(yī)用轉運床。
背景技術
在醫(yī)學發(fā)展的今天,對于心腦血管患者的急救搬運,或者脊柱損傷、骨外傷、C肽檢查、術前術后需要搬運的病人而言,目前仍然需要醫(yī)務人員搬運病人,但是這樣做浪費大量人力的同時也會給病人造成二次傷害。雖然現在也有一些自動化的轉運床,但是其在對接的時候均需要人力輔助,伸出板樣式的轉運床對于板的強度要求極高且不易實現,亟需開發(fā)出一種高強度高自動化的醫(yī)用轉運床。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醫(yī)用轉運床 。
具體通過如下技術手段實現:
一種醫(yī)用轉運床,包括轉運板系統、鏈輪系統、動力系統和支撐系統。
所述轉運板系統包括上層轉運板、中層轉運板、下層轉運板以及包裹在上層轉運板上的轉運帶;所述轉運帶與上層轉運板之間設置有多個小型滑動輪,用于實現轉運帶與上層轉運板的相對滑動。
所述上層轉運板、中層轉運板和下層轉運板側邊均設置有凹形滑動卡槽,在上層轉運板與中層轉運板之間以及中層轉運板與下層轉運板之間均設置有滑動卡扣,在滑動的過程中將上層轉運板和中層轉運板以及中層轉運板和下層轉運板卡接在一起。
所述鏈輪系統包括設置在下層轉運板內部的下層行走軸、包裹在下層行走軸外部的下層鏈輪、環(huán)繞包裹在下層鏈輪上的第一鏈條、設置在中層轉運板內部的上層行走軸、包裹在上層行走軸外部的上層鏈輪以及環(huán)繞包裹在上層鏈輪上的第二鏈條;所述第一鏈條用于控制中層轉運板的吐出和回收,所述第二鏈條用于控制上層轉運板的吐出和回收。
所述動力系統安裝在所述支撐系統上,用于控制下層行走軸和上層行走軸的轉動以及所述多個小型滑動輪的轉動。
所述支撐系統包括轉運車本體、轉運控制裝置以及行走輪。
所述轉運控制裝置用于控制所述動力系統,從而實現所述轉運板系統和所述鏈輪系統的運動。
所述轉運帶的行動方向與所述上層轉運板的行動方向相反。
在從對接床上將患者轉接到轉運床上時,所述中層轉運板帶動所述上層轉運板同時伸出到對接床的患者身下,然后上層轉運板繼續(xù)伸出,同時所述轉運帶向與上層轉運板運動相反的方向滑動,從而在保持患者不動的情況下將上層轉運板伸入到患者身體下部,然后上層轉運板整體收回,然后中層轉運板整體收回,將患者轉運到所述醫(yī)用轉運床上。
在從轉運床上將患者轉運到目標床(或手術臺)上時,所述中層轉運板帶動所述上層轉運板同時伸出到目標床上,然后上層轉運板繼續(xù)伸出,直到上層轉運板上的患者整體位于目標床上,然后上層轉運板收回,同時所述轉運帶與上層轉運板移動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動,即保持患者相對目標床的位置不變,從而將所述上層轉運板從患者身下抽出并收回到中層轉運板上部,然后中層轉運板整體收回,完成轉運。
所述上層轉運板為層狀結構,從上到下依次為:高強度橡膠層、高強度硅鋼層以及鋼絲強化橡膠層。
所述支撐系統還包括床體高度調節(jié)裝置,用于調節(jié)所述轉運床的高度。
所述行走輪為萬向輪。
所述所述轉運控制裝置還包括無線信息傳輸部件,用于與智能終端設備進行信息通信。
本發(fā)明的效果在于:
1,通過設置三層轉運板以及配合轉運帶,使得對患者的轉運實現了精細挪移,減少了對患者的二次傷害。
2,通過對上層轉運板的層狀結構進行限定,使得上層韌性和中層強度得到很好的配合,從而即使上層轉運板伸出床體較多,且上部承受重量較大,也不會導致設備損壞,也不會導致轉運板以及其附屬部件被壓壞。同時上層設置為橡膠層也滿足了其與小型滑動輪的摩擦和接納小型滑動輪的要求,使得在小型滑動輪的部位橡膠被壓的凹陷,滑動過程中標準化了轉運帶行走的距離。
通過設置三層轉運板的卡扣,強化了三層轉運板之間的承壓能力。
3,通過多個小型滑動輪的方式首先轉運帶與上層轉運板的相對運動,平穩(wěn)且高效,避免了現有通過拉拽轉運帶的方式帶來的轉運距離不好控制的缺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醫(yī)用轉運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醫(yī)用轉運床與目標床對接時(放下患者)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轉運板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上層轉運板與轉運帶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轉運車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市市立醫(yī)院,未經青島市市立醫(y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0990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具有網孔結構的醫(yī)用水凝膠敷料
- 下一篇:可活動下肢的輪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