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小麥早衰的防治新技術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908239.8 | 申請日: | 2016-10-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7097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07 |
| 發明(設計)人: | 張瑞芹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瑞芹 |
| 主分類號: | A01G22/20 | 分類號: | A01G22/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232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早衰 小麥 防治新技術 適時收獲 葉面噴肥 灌漿水 壯苗 防治 病蟲害 防病 高產 | ||
一種小麥早衰的防治新技術,其特點是包括:澆灌漿水、防治病蟲害、葉面噴肥、適時收獲等過程,它可以實現小麥壯苗,防治小麥早衰,這種方式不僅操作方便、實用性強,而且可以達到防病、高產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作物種植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小麥早衰的防治新技術。
背景技術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預防小麥早衰的發生,發明的一種小麥早衰的防治新技術。
本發明為預防小麥早衰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一種小麥早衰的防治新技術,其特殊之處是包括以下過程:
(1)澆灌漿水。灌漿水對延緩小麥后期衰老、提高粒重有重要作用。一般應在小麥開花后10天左右澆灌漿水,以后視天氣狀況再澆水。
(2)防治病蟲害。小麥生育后期尤其是高產田塊常發生病蟲危害,一般有白粉病、銹病、赤霉病、葉枯病、蚜蟲、小麥黏蟲等危害,如不能及時防治會大幅度降低小麥千粒重和內在的品質。
(3)葉面噴肥。在小麥抽穗期和灌漿期葉面噴施微肥或生長調節劑,能延長功能葉的壽命,提高光合能力,增加粒重。
(4)適時收獲。在蠟熟末期收獲最佳。
技術效果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是可以有效的防治小麥早衰的發生,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以實現小麥早衰提早預防、提早治療的成果,這種方式不僅操作方便、實用性強,而且可以達到防病、增產的效果,對于后期大田管理有著很好的輔助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①選種。播前要帶殼曬種,選晴天上午,攤厚10厘米左右,每隔1~2小時翻動一次,曬2~3天。剝殼時間以播種前10~15天為好。剝殼后選種仁大而整齊、籽粒飽滿、色澤好,沒有機械損傷的一級、二級大粒作種,淘汰三級小粒。
②改良土壤、深耕細作。花生是地上開花地下結果的作物,根系發達,要求土層深厚,上松下實,因此要在冬前或早春適當深耕深刨。對于粘質土壤,可以加適量細沙,改善結果土層的通透性。對沙層過厚的地要深翻,在犁底下壓10~15厘米厚的粘土,創造蓄水保肥的土層。適期種植花生時最好與水稻輪作,或者與其他旱地作物輪作,2年一輪(就是我們俗話說的不重茬)。
③田間管理及病菌治療。花生莢果膨大期是葉斑病發生的高峰期,在這期間,注重抗旱排澇防爛果, 內澇極易使花生引發葉斑病,當田間病葉率達10%時,應及時用常用的藥劑進行葉噴治療,用50%多菌靈600倍液,或96%天達惡霉靈3000倍液,或70%甲基布津600倍液噴霧,能有效防治小麥早衰的發病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瑞芹,未經張瑞芹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0823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促進小麥粒飽高產的新技術
- 下一篇:一種玉米干腐病的防治新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