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卷甲矯正器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907774.1 | 申請日: | 2014-04-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80437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29 |
| 發明(設計)人: | 鹿浜茂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鹿浜制作所 |
| 主分類號: | A61F5/11 | 分類號: | A61F5/11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輝;黃綸偉 |
| 地址: | 日本國***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矯正 器具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卷甲矯正器具,能夠不對指甲作用過度的力而安裝,且能夠分別適當地用于尺寸不同的指甲的矯正。該矯正器具具有:基體,左側臂和右側臂,其在自由端具有針對指甲的側緣部的鉤掛部;以及支點部件,其位于左側臂與右側臂之間且將下端部作為相對于指甲的抵接部。支點部件具有:軸體,其相對于基體以能夠在上下方向上螺旋進退的方式組合;所述抵接部被配置在該軸體下部。抵接部在左右方向上較長,且在左端和右端分別具有突出部,借助該突出部與指甲抵接,在左右的突出部之間不與指甲抵接。
本申請是申請號為201480027797.2的發明專利申請(國際申請號:PCT/JP2014/060309,申請日:2014年04月09日,發明名稱:卷甲矯正器具)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安裝在卷甲(Pincer nail)的指甲上、用于將該指甲矯正為正常狀態的卷甲矯正器具。
背景技術
在卷甲的治療中存在基于手術的治療和基于矯正的治療,但近年來基于矯正的治療成為主流。
作為進行這種矯正的矯正器具,已有將與指甲的側緣部鉤掛的鉤分別配置在基板的左右并且通過螺紋單元使基板與鉤的上下方向上的距離可變的產品。(參照專利文獻1和2)
但是,這些以往的方法,都是通過螺紋單元的擰緊而直接地對指甲作用矯正力的,并且,當在該矯正力的作用下對卷甲進行某種程度的矯正時會使矯正器具從指甲脫落。并且,由于所述左右的鉤之間的距離在專利文獻1的結構中僅在一定的范圍中可變,在專利文獻2中則不可變,因此這些以往的方法難以將單一的矯正器具用于指甲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即指甲的大小、指甲的厚度、指甲的變形程度不同的指甲的矯正。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說明書第1708716號公報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說明書第1772130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本發明要解決的主要的問題點在于,能夠以不對指甲作用過度的力的方式安裝這種卷甲矯正器具,并且能夠將單一的矯正器具分別適當地利用于左右方向的尺寸不同的指甲的矯正。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為了實現所述課題,在本發明中,使卷甲矯正器具具有:基體,左側臂,在該左側臂的自由端具有針對指甲的左側的側緣部的鉤掛部;右側臂,在該右側臂的自由端具有針對指甲的右側的側緣部的鉤掛部;以及支點部件,其位于左側臂與右側臂之間且將下端部作為相對于指甲的抵接部,所述左側臂和右側臂分別使其上端部以能夠轉動的方式組合于基體,所述支點部件具有:軸體,其相對于基體以能夠在上下方向上螺旋進退的方式組合;所述抵接部被配置在該軸體下部,所述抵接部在左右方向上較長,且在左端和右端分別具有突出部,并借助該突出部使抵接部與指甲抵接,以及使抵接部在左右的突出部之間的部位不與指甲抵接。
當從使左側臂的鉤掛部鉤掛在指甲的左側的側緣部、使右側臂的鉤掛部鉤掛在指甲的右側的側緣部、并且從支點部件的抵接部與指甲抵靠的安裝狀態起,對支點部件以使其朝向下方螺旋前進的方式進行操作時,所述施力部件蓄能。通過該施力部件對基體作用遠離指甲的方向的力,由于這是使左側臂的鉤掛部與右側臂的鉤掛部之間的距離擴大的方向的力,因此能夠借助矯正器具對指甲作用矯正卷甲的方向的力。由于該力是由所述施力部件帶來的,因此能夠以不對指甲作用過度的力的方式實現矯正器具對指甲的安裝。當卷甲開始被矯正時,由于指甲的左側的側緣部與右側的側緣部浮起而兩者之間的距離擴大,因此容許基體與指甲之間的距離的擴大,矯正器具不會從指甲脫落。由于這樣構成的矯正器具借助分別具有鉤掛部的所述左側臂和右側臂對指甲作用所述力,因此能夠在不受指甲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即指甲的大小、指甲的厚度、指甲的變形的程度的影響的情況下以上述的方式安裝于指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鹿浜制作所,未經株式會社鹿浜制作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0777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