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晃動傳感器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907747.4 | 申請日: | 2016-10-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102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03 |
| 發明(設計)人: | 隋美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聚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7/00 | 分類號: | G01B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237 上海市閔行區***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晃動 傳感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傳感器領域。
背景技術
晃動幅度,包含了晃動力度(加速度)和幅度(距離)兩個參數。比如地震參數、風力影響、車船平穩性、機器設備平穩性數據,均需要檢測晃動幅度。目前上不存在專門檢測晃動幅度的傳感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晃動傳感器,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晃動傳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架,所述支架上設有一懸掛結構,所述懸掛結構下方懸掛有一相對支架活動的配重;
所述配重與一活動電極聯動;
所述支架上還設有一固定電極,所述固定電極設置在所述活動電極的運動軌跡上;
所述固定電極和所述活動電極存在運動中接觸的接觸部位;
所述固定電極的接觸部位為固定電極接觸部位;
所述活動電極的接觸部位為活動電極接觸部位;
所述固定電極接觸部位和所述活動電極接觸部位中,一個設有永磁體,另一個設有軟磁體。
通過上述設計,在支架產生運動時,因為配重的慣性存在,所以會相對于支架運動或晃動,進而促使活動電極相對支架運動,進而促使活動電極碰觸固定電極或與固定電極分離,實現兩個電極的導通或者斷開。進而實現傳感。實現了檢測一個獨立的物體的晃動幅度。
應當注意,采用普通材質的兩個電極(固定電極、活動電極)在晃動時,造成的接觸是一種碰撞,接通電路的時間極短,造成的觸發信號難以被單片機或其他電路捕捉到。
本專利所檢測的晃動幅度,同時檢測兩個參數,一個是加速度,一個是運動距離。
本專利中,只需要將晃動傳感器固定在一個被檢測物體上,即可對獨立的被檢測物體的晃動幅度進行檢測。晃動幅度,包含了晃動力度(加速度)和幅度(距離)兩個參數。
可以適用于:地震參數、風力影響、車船平穩性、機器設備平穩性數據的檢測。
本專利中,利用磁力效應大大延長了接觸時間,使觸發信號能夠被單片機或者其他電路穩定可靠的捕獲。
另,因為觸發信號接通時,磁力效應的作用存在,不再是單單依靠質量造成的壓力實現接通,所以配重的質量和體積均可大大減小。整個傳感器的體積、質量和成本都會隨之減小。
特別是,本專利允許固定電極接觸部位、活動電極接觸部位,均為硬質材質(固體金屬材質或碳膜)。使環境更為廣泛。也避免了水銀電極的毒性。
特別是,固定電極接觸部位、活動電極接觸部位,均為固體金屬材質。
所述永磁體和所述軟磁體之間的磁力,小于配重的復位力。以保證配重復位。
所述永磁體和所述軟磁體之間的磁力,小于配重因重力而存在的復位力。
所述永磁體和所述軟磁體之間的磁力,為配重復位力的十分之一到十分之八之間。
既保證有效復位,又保證磁力吸合維持時間和力度足夠。而且可以適應永磁體衰退。保證使用壽命。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永磁體和所述軟磁體之間的磁力,為配重復位力的十分之三到十分之七之間。進一步保證有效復位、磁力吸合維持時間和力度、適應永磁體衰退。
可以在所述活動電極的運動軌跡上的至少兩個方位設置至少兩個固定電極。以便于輸出不同的電信號,檢測不同方向的晃動幅度。
所述懸掛結構可以是一設置在支架上的轉軸。
所述懸掛結構還可以是一柔性線或柔性金屬鏈。
所述懸掛結構還可以是一球頭或球碗。
所述懸掛結構優選為是一設置在支架上的轉軸。
所述轉軸下方懸掛有一配重。
所述轉軸為設有導電部分,所述轉軸的導電部分與所述活動電極連接;所述轉軸的導電部分設有信號線引出端。
通過信號線引出端,可以連接外部導線,進而傳輸出感應信號。因為信號線引出端設置在轉軸上,所以不會因為外部導線的連接不同,而影響活動電極,進而影響傳感效果。
進一步,所述軸孔內襯有導電體,所述導電體設有信號線引出端;所述轉軸設有導電部分,所述活動電極連接所述轉軸的導電部分;所述轉軸的導電部分壓在所述軸孔的導電體上。進而通過信號線引出端,連接外部導線,輸出傳感信號。
因為信號線引出端設置在所述軸孔內襯有導電體上,所以不會因為外部導線的連接不同而影響活動電極聯動,進而影響傳感效果。因為信號線引出端沒有固定在轉軸上,因此也不限定轉軸的轉動。
所述配重通過一桿部懸掛在所述轉軸下方,所述桿部至少一段為導電部分,以所述導電部分作為所述活動電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聚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聚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0774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