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管道非開挖修復的復合內襯軟管及其縫制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905842.0 | 申請日: | 2016-10-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569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24 |
| 發明(設計)人: | 曹井國;段書惠;張文寧;彭羽;馮光原;付鳳至;趙雅靜;劉曉慧;王定;史亞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科技大學;天津科達管道修復材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11/02 | 分類號: | F16L11/02;F16L11/08;B32B1/08;B32B5/02;B32B5/06;B32B17/02;B32B17/12;B32B27/12;B32B27/40;B32B37/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222 天***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管道 開挖 修復 復合 內襯 軟管 及其 縫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復合材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管道非開挖修復的復合內襯軟管及其縫制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我國服役20年以上的地下排水管道總長度約5.8萬公里,這些老舊管道多存在滲漏、腐蝕等病害現象,一旦受到外界擾動將很容易造成道路塌方、管道爆裂等事故。若采用傳統開挖修復方法,不僅施工程序復雜、工期長、成本高,同時會破壞公共設施、堵塞交通、浪費人力和物力資源,因此,病害管道的非開挖修復技術應運而生。
非開挖技術主要有襯管法、局部樹脂固化、接口嵌補法、注漿法和碎管法等。其中襯管法應用最廣泛最成熟,而復合軟管材料就是管道非開挖修復技術的專用工程材料。復合材料包括三層:防滲層、軟管織物基布和浸漬在軟管織物基布的樹脂層。復合材料襯于受損管道后,其防滲膜對內層樹脂起到密封的作用,并能改善管狀復合材料的表面性能,可使管道內壁更加光滑,利于流體的流動;固化樹脂可以增加內襯管的剛度和強度,修復后可使管道的使用壽命增加30~50年。
在我國,大部分管道修復材料仍依賴進口。國外材料價格昂貴,基于國內管道修復的巨大市場,國內企業已開始著手進行國產材料的研發和生產。然而,與進口材料相比,仍具有較大的差距。特別是軟管的強度方面,其無紡布抗拉強度遠高于國內產品。近年來,國內興起了采用玻璃纖維布替代無紡布的趨勢,玻璃纖維布能夠很好的彌補強度方面的缺陷,但在施工過程中,玻璃纖維布對施工人員傷害巨大,特別是對于暴露皮膚具有強烈的刺激性作用,限制了玻璃纖維布在管道非開挖修復方面的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是針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用于管道非開挖修復的復合內襯軟管及其縫制的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管道非開挖修復的復合內襯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內襯軟管包括防滲層(1)、織物基層(2)和加強層(3)。所述防滲層(1)采用聚氨基甲酸酯(PU)材料,厚度為0.5-0.8mm。所述織物基層(2)為無紡布,采用雙層結構,幅寬為1-8m;所述加強層(3)位于織物基層(2)中間,通過針刺的方式與織物基層(2)復合,幅寬與織物基層(2)相同,厚度與單層織物基層(2)厚度相同,為1.5-10.5mm。
一種用于管道非開挖修復的復合內襯軟管縫制的方法,所述復合內襯軟管縫制的方法包括如下階段:首先,織物基層(2)和加強層(3)通過針刺方式復合;然后,經定型處理后,采用流延法將聚氨基甲酸酯(PU)材料流延到一側織物基層(2)上,形成防滲層(1);之后,在平面材料兩端預留縫合區域(4),寬度為7-10cm,通過上下搭接方式進行縫合,制成管狀織物;最后,采用膜條(5)粘接的方式將接縫處進行密封處理,最終形成復合內襯軟管。
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復合內襯軟管結合了無紡布的環保特性和玻璃纖維布的抗拉特性,幅寬滿足300mm-2500mm的管道修復。施工過程中,操作人員不用直接接觸玻璃纖維層,避免對操作人員身體的傷害。經施工后,防滲層可耐受管道內流動水體的浸蝕,內側軟管與樹脂形成牢固的更新管道;修復更新管道內襯管表面光潔、平整,有效保證修復更新管道功能的恢復。
附圖說明
圖1是織物基層、加強層和防滲層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復合軟管結構示意圖。
圖中:1-防滲層;2-織物基層;3-加強層;4-預留縫合區域;5-膜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說明。
一種管道非開挖修復的復合內襯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內襯軟管包括防滲層(1)、織物基層(2)和加強層(3)。所述防滲層(1)采用聚氨基甲酸酯(PU)材料,厚度為0.5-0.8mm。所述織物基層(2)為無紡布,采用雙層結構,幅寬為1-8m;所述加強層(3)位于織物基層(2)中間,通過針刺的方式與織物基層(2)復合,幅寬與織物基層(2)相同,厚度與單層織物基層(2)厚度相同,為1.5-10.5mm。
一種用于管道非開挖修復的復合內襯軟管縫制的方法,所述復合內襯軟管縫制的方法包括如下階段:首先,織物基層(2)和加強層(3)通過針刺方式復合;然后,經定型處理后,采用流延法將聚氨基甲酸酯(PU)材料流延到一側織物基層(2)上,形成防滲層(1);之后,在平面材料兩端預留縫合區域(4),寬度為7-10cm,通過上下搭接方式進行縫合,制成管狀織物;最后,采用膜條(5)粘接的方式將接縫處進行密封處理,最終形成復合內襯軟管。
復合內襯軟管厚度應采用下列公式計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科技大學;天津科達管道修復材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天津科技大學;天津科達管道修復材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0584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防粘連輸油管道
- 下一篇:一種鋼帶纏繞連續增強非粘結柔性復合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