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吸收甲醛的液體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申請號: | 201610905793.0 | 申請日: | 2016-10-17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523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24 |
發明(設計)人: | 秦素潔 | 申請(專利權)人: | 秦素潔 |
主分類號: | B01D53/78 | 分類號: | B01D53/78;B01D53/72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業騰飛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2231 | 代理人: | 袁媛 |
地址: | 215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吸收 甲醛 液體 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空氣凈化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用于吸收甲醛的液體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甲醛是原漿毒物質,能夠與蛋白質中的氨基結合,進而生成甲酰化蛋白。甲醛對于人體健康的影響包括嗅覺異常、呼吸道刺激、肺功能異常、中樞神經系統影響、免疫功能異常以及損傷細胞內遺傳物質,危害嚴重,不可不察。因此,我國標準規定室內空氣中的甲醛濃度不能大于0.08mg/m3,而公共場所空氣中的甲醛濃度不得超過0.12mg/m3。
目前,室內甲醛污染已成為我國最主要的室內空氣污染問題,嚴重危害人們的生命健康。在日常生活中,裝修殘留的甲醛、廚房燃料經不完全燃燒產生的甲醛以及日用品(如化纖紡織品、化妝品、清潔劑、殺蟲劑等)中含有的甲醛時刻威脅著人們的健康。
針對甲醛污染的治理方法已成為環境污染治理研究的熱點之一,研究者提出了多種治理甲醛污染的方法,包括通氣換氣法、植物凈化法、物理吸附法等。但是,現有方法都不能有效解決甲醛污染問題。因此,研究一種能夠高效、快速吸收甲醛的新材料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難題。
中國發明專利申請CN 103127646 A公開了一種凈化甲醛的噴涂試劑,該試劑采用咪唑烷酮衍生物作為除甲醛成分,在納米二氧化鈦的催化作用下實現清除甲醛的效果。但是,該試劑中的咪唑烷酮衍生物對甲醛的清除效果仍不甚理想,無法滿足長效、高效吸收甲醛的要求;另外,咪唑烷酮類化合物對于眼睛、皮膚和粘膜(如呼吸道粘膜)等具有刺激作用,使用不當可能會帶來二次污染的問題,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除甲醛材料存在的凈化效果差、持續時間短、易造成二次污染等技術問題,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用于吸收甲醛的液體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具體而言,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吸收甲醛的液體材料,其由溶劑和以重量份計的下列固體成分制成:2~20份離子型纖維素醚、4~32份手性氨基醇、2~16份氧化鎂、1~6份二氧化鈦、1~6份二氧化錫和1~6份二氧化硅,并且所述離子型纖維素醚與所述溶劑的重量比為1:0.6~20。
優選的,上述用于吸收甲醛的液體材料由溶劑和以重量份計的下列固體成分制成:5~15份離子型纖維素醚、10~25份手性氨基醇、5~12份氧化鎂、2~5份二氧化鈦、2~5份二氧化錫和2~5份二氧化硅,并且所述離子型纖維素醚與所述溶劑的重量比為1:1~15。
更優選的,上述用于吸收甲醛的液體材料由溶劑和以重量份計的下列固體成分制成:10份離子型纖維素醚、15份手性氨基醇、8份氧化鎂、4份二氧化鈦、4份二氧化錫和4份二氧化硅,并且所述離子型纖維素醚與所述溶劑的重量比為1:10。
在上述用于吸收甲醛的液體材料中,所述離子型纖維素醚選自羧甲基纖維素(CMC)、羧乙基纖維素(CEC)、羧丙基纖維素(CPC)、羧乙基甲基纖維素(CEMC)、羧乙基乙基纖維素(CEEC)、羧丙基甲基纖維素(CPMC)、羧甲基纖維素鈉(CMC-Na)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以任意比例形成的混合物。
在上述用于吸收甲醛的液體材料中,所述手性氨基醇為兩種對映異構體分子等摩爾混合后的外消旋體,選自1,2-二甲氨基乙醇、2,3-二甲氨基丙醇、1,2-二乙氨基乙醇、1,2-二苯氨基乙醇、1,2,2-三苯基-1,2-二氨基乙醇、2,2-二乙基-1,2-二氨基乙醇、N-甲基-N-乙基氨基三丁醇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以任意比例形成的混合物,上述手性氨基醇的結構式如下所示。
在上述用于吸收甲醛的液體材料中,所述溶劑既可以是無機溶劑,也可以是有機溶劑;當所述溶劑為無機溶劑時,優選水;當所述溶劑為有機溶劑時,優選乙醇。
上述用于吸收甲醛的液體材料可以加工成涂抹劑(例如,用于去除地板中的甲醛)、噴霧劑(例如,用于去除空氣中的甲醛)、膏體等多種形式,以便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一種用于吸收甲醛的液體材料的制備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1)將配方量的離子型纖維素醚加入到配方量的溶劑中,于20~80℃攪拌,使得所述離子型纖維素醚溶解,得到溶液A;
2)將配方量的手性氨基醇加入到步驟1)中得到的溶液A中,于室溫攪拌,使得所述手性氨基醇溶解,得到溶液B;
3)將配方量的氧化鎂、二氧化鈦、二氧化錫和二氧化硅混合,得到混合物C;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秦素潔,未經秦素潔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0579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