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慢充電方法及智能終端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902811.X | 申請日: | 2016-10-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593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24 |
| 發明(設計)人: | 豆明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7/00 | 分類號: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專利中心11010 | 代理人: | 羅丹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充電 方法 智能 終端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池充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慢充電方法及智能終端。
背景技術
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智能終端日益普及,其中的有些關鍵瓶頸點也被越來越多的人們重視,比如續航、充電速度等。現在越來越多的廠商追求快速充電,大電流充電,事實上大電流充電對電池的損傷是比較大的,相反小電流充電會對電池進行很好的保護。
目前充電一般都是默認以最大的電流進行充電,在發熱情況下會根據情況采取一些限流措施。但是在用戶不需要快速充電的情況下,也無法選擇,充電電流無法降低,充電溫度范圍無法改變。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慢充電方法及智能終端,既兼顧了用戶快速充電的需要,又最大限度的保護了電池。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慢充電方法,包括:
當智能終端連接充電設備時,檢測是否滿足慢充電條件;
若滿足慢充電條件,則對智能終端進行慢速充電。
進一步的,所述慢充電條件,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智能終端的系統時間處于設定的空閑時間段;
智能終端的電池電量大于等于設定的電量閾值;
智能終端發熱超過設定的發熱量閾值或者負荷超過設定的負荷閾值;
智能終端的電池的可利用容量降低到設定的比例閾值。
進一步的,設定的空閑時間段的確定方式,包括:
統計智能終端的空閑時間段,將智能終端的空閑時間段作為設定的空閑時間段。進一步的,統計智能終端的空閑時間段,包括:
對智能終端在設定的連續天數內同一時間段內達到設定時長的滅屏時段的起止時刻進行統計平均,得到所述同一時間段內的智能終端的滅屏時段;
將一天中各時間段內的智能終端的滅屏時段組成智能終端的空閑時間段。
進一步的,智能終端發熱過大的情況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智能終端在設定時長內的消耗電流持續大于等于設定的電流閾值;
智能終端的主板的溫升速度超過設定的溫升速度閾值;
智能終端的主板的溫度大于等于設定的溫度閾值。
進一步的,智能終端負荷過高的情況,包括:
智能終端啟動的CPU核大于等于設定的核數閾值,且啟動的CPU核的頻率均大于等于設定的頻率閾值。
進一步的,對智能終端進行慢速充電,包括:
將對智能終端電池的最大充電電流限定為慢速最大充電電流;或者,
將對智能終端電池的最大充電電流限定為慢速最大充電電流、且將智能終端電池的充電溫度范圍控制在慢速充電溫度范圍內。
進一步的,將智能終端電池的充電溫度范圍控制在慢速充電溫度范圍內,包括:
在慢速充電溫度范圍內接近慢速充電溫度范圍上限處選擇第一溫度和第二溫度,其中,第一溫度大于第二溫度;
當智能終端電池的溫度達到第一溫度時,減小智能終端電池的充電電流,當智能終端電池的溫度下降到第二溫度時,再將智能終端電池的充電電流恢復到原充電電流,如此循環的控制智能終端電池的充電電流,使得智能終端電池的溫度在第一溫度與第二溫度之間循環。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智能終端,包括:
檢測模塊,用于當智能終端連接充電設備時,檢測是否滿足慢充電條件;
充電模塊,用于若滿足慢充電條件,則對智能終端進行慢速充電。
進一步的,所述慢充電條件,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智能終端的系統時間處于設定的空閑時間段;
智能終端的電池電量大于等于設定的電量閾值;
智能終端發熱超過設定的發熱量閾值或者負荷超過設定的負荷閾值;
智能終端的電池的可利用容量降低到設定的比例閾值。
進一步的,所述檢測模塊,用于按照如下方式設定的空閑時間段:
統計智能終端的空閑時間段,將智能終端的空閑時間段作為設定的空閑時間段。進一步的,所述檢測模塊,具體用于:
對智能終端在設定的連續天數內同一時間段內達到設定時長的滅屏時段的起止時刻進行統計平均,得到所述同一時間段內的智能終端的滅屏時段;
將一天中各時間段內的智能終端的滅屏時段組成智能終端的空閑時間段。
進一步的,智能終端發熱過大的情況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智能終端在設定時長內的消耗電流持續大于等于設定的電流閾值;
智能終端的主板的溫升速度超過設定的溫升速度閾值;
智能終端的主板的溫度大于等于設定的溫度閾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02811.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