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二氟亞甲基鏻內鹽作為新的氨解試劑用于合成β?酮酰胺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893653.6 | 申請日: | 2016-10-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47844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03 |
| 發明(設計)人: | 劉應樂;蔣維東;徐斌;楊義;蔣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理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7C231/10 | 分類號: | C07C231/10;C07C235/80;C07C235/82;C07D233/64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呂玲 |
| 地址: | 643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二氟亞 甲基 鏻內鹽 作為 氨解 試劑 用于 合成 酮酰胺 方法 | ||
1.二氟亞甲基鏻內鹽作為新的氨解試劑用于合成β-酮酰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于惰性氣體環境下,以極性試劑為溶劑,采用β-酮酸酯和二氟亞甲基鏻內鹽為原料,在一定溫度下進行充分攪拌反應,反應達到終點后,分離、提純得到β-酮酰胺;所述的β-酮酸酯是指3位被烷基或芳基取代,2位無取代或被烷基或芳基單取代,酯基為烷基或芳基酯的3-氧代-丙酯;
所述的芳基上取代基為甲基、甲氧基、乙基、烯丙基、炔丙基、苯基、芐基、硝基、鹵素或酯基,取代位置為對位、間位或鄰位,2位為單取代或與3位芳基成環;所述的β-酮酸酯具體為3-氧代-3-苯基丙酸甲酯、3-氧代-3-苯基丙酸乙酯、3-氧代-3-苯基丙酸叔丁酯、3-氧代-3-(4’-甲基苯基)丙酸甲酯、3-氧代-3-(4’-甲氧基苯基)丙酸甲酯、3-氧代-3-(4’-氯苯基)丙酸甲酯、3-氧代-3-(4’-溴苯基)丙酸甲酯、3-氧代-3-(4’-氟苯基)丙酸甲酯、3-氧代-3-聯苯基丙酸甲酯、3-氧代-3-(2’-萘基)丙酸甲酯、3-氧代-3-(3’-甲氧基苯基)丙酸甲酯、3-氧代-3-(3’-溴苯基)丙酸甲酯、3-氧代-3-(2’-氯苯基)丙酸甲酯、3-氧代-3-(2’-噻吩基)丙酸甲酯、3-氧代-3-(2’-呋喃基)丙酸甲酯、3-氧代-3-(3’-吡啶基)丙酸甲酯和1-氧代-1,2,3,4-四氫萘-2-甲酸甲酯中的任意一種;
所述的二氟亞甲基鏻內鹽是指:與磷原子相連的一個基團為氨基,另兩個為氨基、烷氧基、烷基或芳基取代基,或為幾種基團的組合;所述的二氟亞甲基鏻內鹽具體為2,2-二氟-2-(三(二甲胺基)磷鎓基)乙酸鹽、2-(二(二甲氨基)(甲氧基)磷鎓基)-2,2-二氟乙酸鹽和2-((二甲氨基)(甲氧基)(苯基)磷鎓基)-2,2-二氟乙酸鹽中的任意一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合成β-酮酰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β-酮酸酯與二氟亞甲基鏻內鹽物質的量之比為1:1.0~5,β-酮酸酯物質的量與反應溶劑體積之比為1:1~20molL-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所述合成β-酮酰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應終點是指:由薄層色譜法檢測反應液中原料β-酮酸酯轉化完全進行判定,薄層色譜硅膠為:硅膠GF254,薄層色譜展開劑的體積比為:石油醚∶乙酸乙酯=1~5∶1,顯色方式:碘顯色或者254nm的紫外顯色。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所述合成β-酮酰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應溫度為40~13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所述合成β-酮酰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離、提純步驟為:反應達終點后,反應瓶被冷卻至室溫,加入適量水猝滅反應,再加入乙酸乙酯萃取水相,合并有機相,有機相依次用NaCl水溶液洗滌,無水硫酸鈉干燥,過濾,旋轉蒸發回收溶劑,殘留物經重結晶或用硅膠柱層析分離得到β-酮酰胺及其烯醇式互變異構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理工學院,未經四川理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93653.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伯酰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種非那西丁微粉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