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波束對準的控制方法、裝置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893450.7 | 申請日: | 2016-10-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5951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01 |
| 發明(設計)人: | 劉亞林;張希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7/0413 | 分類號: | H04B7/0413;H04B7/06;H04W72/04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強;李稷芳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波束 對準 控制 方法 裝置 系統 | ||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波束對準的方法、裝置及系統,所述波束對準的方法包括終端設備接收來自網絡設備的下行消息,所述下行消息包含定時器信息;根據所述定時器信息,配置定時器;當定時器超時,發送第一消息至所述網絡設備,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請求與所述網絡設備進行波束對準;掃描來自所述網絡設備的一個或多個波束,將所述一個或多個波束的測量結果上報所述網絡設備。本發明實施例通過定時器的設置來觸發波束對準的操作,相對于現有技術,節省了信令開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通信網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波束對準的控制方法、裝置及系統。
背景技術
在高頻通信中,波束對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因為高頻一般采用波束成型(beamforming)技術來提高天線增益。在終端側和基站側都會使用波束掃描(beamsweeping)來探測一個或多個可以互相通信的波束對。一般下行同步信號可能采用的波束寬度和數據傳輸采用的波束寬度可能不一樣。在通信過程中,只要終端側可以接收到同步信號,實現同步即可,因此波束之間的對準不需要非常精確。這樣導致了同步過程中掃描到的波束不會太精確,不能直接用于數據傳輸。因此,如果終端側和基站側之間的波束對準不精確,會導致數據鏈路質量下降,從而降低了高頻波束的鏈路質量,沒有達到高頻天線帶來的增益。鏈路質量的降低導致傳輸速率的下降,從而降低了高頻傳輸的頻譜效率。因此,對高頻通信來說,需要有一個波束精確對準的過程,通過這一精確對準過程來實現更精確的波束對齊以提升鏈路質量。
現有技術中,弗萊森(Verizon)5G采用動態控制方法,其方法是在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采用3比特來標識波束對準參考信號(BeamRefinement Reference Signal,BRRS)指示,或者UE通過調度請求(Scheduling Request,SR)主動進行波束對準請求。用戶收到BRRS指示之后進行波束測量,并報告波束精確調整的結果給基站,基站從而獲得當前最佳配對的波束。
在上述現有的基站主動發起波束精確對準的方法中,通過DCI進行控制指示會帶來信令開銷。而5G的一個重要目標是降低信令開銷,而通過DCI進行BRRS請求指示的方法并不能降低開銷,反而使得開銷增大。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信令開銷較大的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波束對準的控制方法、裝置及系統,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一種波束對準的方法,包括終端設備接收來自網絡設備的下行消息,所述下行消息包含定時器信息;根據所述定時器信息,配置定時器;當定時器超時,發送第一消息至所述網絡設備,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請求與所述網絡設備進行波束對準;掃描來自所述網絡設備的一個或多個波束,將所述一個或多個波束的測量結果上報所述網絡設備。本發明實施例通過定時器的設置來觸發波束對準的操作,相對于現有技術,節省了信令開銷。
一種可能的設計中,當滿足預設條件時,重置所述定時器以及發送第二消息至所述網絡設備,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請求與所述網絡設備進行波束對準。通過使用定時器和特定條件下重置定時器,使得波束精確對準既能滿足減小開銷的目標,又可以保證在無線環境發生變化時可以及時進行波束精確對準操作。
另一種可能的設計中,當滿足預設條件以及所述定時器剩余時間小于預定值,發送第三消息至所述對端設備,所述第三消息用于請求與所述對端設備進行波束對準。通過使用定時器和特定條件下重置定時器,使得波束精確對準既能滿足減小開銷的目標,又可以保證在無線環境發生變化時可以及時進行波束精確對準操作,并且由于設定了定時器剩余時間大于預定值這個條件,使得重置定時器的操作不是太頻繁。
另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配置定時器包括保存所述定時器信息指示的定時器以及開啟所述定時器。
另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預設條件為至少以下條件之一:終端設備移動,或者接收的信號質量下降,或者發生兩次以上的重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9345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