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棉花爛鈴病的防治新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890786.8 | 申請日: | 2016-10-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7103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07 |
| 發明(設計)人: | 張瑞芹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瑞芹 |
| 主分類號: | A01G22/50 | 分類號: | A01G22/50;A01G1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232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棉花 防澇 棉鈴 地區使用 化學調控 田間管理 防治 棉田 摘除 種植 地塊 排水 | ||
一種棉花爛鈴蟲的防治新方法,其特點是包括:選擇合適地塊、合理化學調控,細心田間管理、做好棉田排水防澇工作、提早摘除染病棉鈴過程,它解決了目前種植棉花過程中由于爛鈴蟲現象導致減產等問題。特別適用于長期種植棉花地區使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經濟作物種植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棉花爛鈴病的防治新方法。
背景技術
爛鈴病是棉花生產上的一大病害。爛鈴發生的棉株部位,是由下而上、由內向外發展,主要發生在下部1-5果枝上的內圍鈴,上部鈴和外圍鈴很少。造成爛鈴的主要原因有多雨、高溫、病蟲危害、通風透光不良、田間管理不當等。近年來隨著“兩膜”栽培和抗蟲棉的普及,爛鈴呈現提早和上升趨勢。因抗蟲棉結鈴早而集中,抗病性能低,一般因爛鈴造成減產10%-20%,品質下降20%-30%,收入減少25%左右。故此爛鈴發生比非抗蟲棉早而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傳統棉花種植管理方法存在的技術問題,發明一種棉花爛鈴蟲的防治新方法。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一種棉花爛鈴蟲的防治新方法,其特殊之處是包括以下過程:
1、選擇合適地塊。選擇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塊,并具備一定的水澆條件的早發棉田。早發棉田摘早蕾運用棉花自身較強的調節補償功能,在早發的基礎上,通過摘早蕾新技術,將棉花結鈴盛期調節到最佳時期和最佳部位上,可使爛鈴大幅減少。
2、合理化學調控,細心田間管理。因地制宜及時化學調控在多雨年份和水肥條件好的雜交抗蟲棉,化學調控尤為重要。棉苗出現旺長苗頭時,是化控的最佳時期?;匦鑿睦倨陂_始,初花期和盛花期是化控的關鍵時期。
3、做好棉田排水防澇工作。雨季來臨前,及早疏通排水系統,做到大雨過后無澇害發生。遇連綿秋雨時,即便田間不出現積水,也會造成田間濕度過大、光照不足,導致爛鈴發生,運用劃鋤晾墑等辦法,降低田間濕度。
4、提早摘除染病棉鈴。在爛鈴發生期間,及時深入田間仔細查看,發現爛斑棉鈴、蟲蛀棉鈴,隨時采摘搶晴天晾曬。將采摘下的棉鈴先放入1%乙烯利溶液浸蘸后撈出晾曬,可促進棉鈴迅速開裂,收到改善纖維品質、減少損失的效果。
技術效果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是,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以有效防治棉花爛鈴蟲的蔓延,這種方式不僅實用性強,而且種植出來的棉花質優、量足。
具體實施方式
1、選擇合適地塊。選擇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塊,并具備一定的水澆條件的早發棉田。早發棉田摘早蕾運用棉花自身較強的調節補償功能,在早發的基礎上,通過摘早蕾新技術,將棉花結鈴盛期調節到最佳時期和最佳部位上,可使爛鈴大幅減少。
2、合理化學調控,細心田間管理。因地制宜及時化學調控在多雨年份和水肥條件好的雜交抗蟲棉,化學調控尤為重要。棉苗出現旺長苗頭時,是化控的最佳時期?;匦鑿睦倨陂_始,初花期和盛花期是化控的關鍵時期。棉苗長到7-8片葉進入蕾期,蕾期發生旺長時,每畝用縮節胺0.7-1克,對水15-20公斤,蓋頂噴灑一次。花期每畝用縮節胺2-3克,對水40公斤噴灑。長勢旺的,打頂后6-8天,每畝用縮節胺2-2.5克,對水40-50公斤蓋頂噴灑一次。通過化控達到棉行“下封上不封,中間一條縫,棉花苗期的管理技術陽光照得進,空氣又流通”的狀態。搞好整枝和推株并壟對發生郁蔽棉田,用打邊心、去贅芽、剪空枝、打老葉、推株并壟、拔除空棵等辦法,來改善棉田通風透光條件,控制爛鈴發生發展。對密度大、生長旺的棉田,秋雨多時,需推株并壟2-3次,以降低田間濕度,控制爛鈴,促進成熟。推株并壟,宜在晴天下午進行,次與次之間,需間隔7-10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瑞芹,未經張瑞芹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9078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提高煙草抗逆性的方法及其應用
- 下一篇:一種高產棉花播種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