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重連動安全剎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885376.4 | 申請日: | 2016-10-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1481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1 |
| 發明(設計)人: | 張瑞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瑞龍 |
| 主分類號: | B62L3/02 | 分類號: | B62L3/02;B62L3/08 |
| 代理公司: | 中國商標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義興;趙婷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南市***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重 安全 剎車 系統 | ||
1.一種雙重連動安全剎車系統,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驅動臂,前述驅動臂與基座之間設支軸;
第一連桿,其一端并以第一支軸和與前述驅動臂的支軸距離較短的第一樞軸孔軸設連結,前述第一連桿的另一端并與后輪剎車線連結,藉以驅動后輪剎車器的運作;
第二連桿,其一端并以第二支軸和與前述驅動臂的支軸距離較長的第二樞軸長孔軸設連結,前述第二連桿的另一端并與前輪剎車線連結,藉以驅動前輪剎車器運作;
當開始剎車第一動作時,驅動臂可直接并實時驅動第一連桿產生位移,以輸出第一剎車制動力至后輪剎車器,當前述第一連桿到達設定位移距離的時間差內,即會加入并同時驅動第二連桿產生位移,并輸出第二剎車制動力至前輪剎車器;
如此,得以以一次剎車動作,藉由第一連桿與第二連桿一開始產生具有時間差的第一剎車制動力及第二剎車制動力,讓后輪剎車器與前輪剎車器產生具有時間差的剎車動作;而后,當加大剎車力道時,前述第二連桿所產生的第二剎車制動力將大于第一連桿的第一剎車制動力,以加大前輪剎車器的剎車力道,提升車輛的安全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重連動安全剎車系統,其特征在于,剎車握把設一體的驅動臂,前述驅動臂分別設有第一樞軸孔及第二樞軸長孔,前述第一樞軸孔與驅動臂的支軸間的距離d1是較短于前述第二樞軸長孔與前述驅動臂的支軸間的距離d2;如此,以讓第一連桿與第二連桿所產生的圓周運動距離S1、S2不同,通常第二連桿的圓周運動距離會大于第一連桿的圓周運動的距離S1,以讓第一連桿與第二連桿最終輸出的剎車力道不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重連動安全剎車系統,其特征在于,可經由騎士或駕駛人的一次剎車動作,藉由第一連桿與第二連桿一開始產生具有時間差的第一剎車制動力及第二剎車制動力,讓后輪剎車器與前輪剎車器產生具有時間差的剎車動作;而后,當加大剎車力道時,前述第二連桿藉由驅動臂所產生的圓周運動距離S2將大于前述第一連桿藉由驅動臂所產生的圓周運動距離S1,讓前述第二連桿所產生的第二剎車制動力大于第一連桿的第一剎車制動力,以加大前輪剎車器的剎車力道,完成剎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重連動安全剎車系統,其特征在于,可于車輛上安裝第一組剎車系統及第二組剎車系統,以產生雙重連動剎車的運作。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重連動安全剎車系統,其特征在于,第一組剎車系統及第二組剎車系統,分別設有后輪剎車線以分別連結到后輪剎車器的剎車線座,前述剎車線座并由二組穿線元件分別為后輪剎車線穿設,以導引后輪剎車線平行并各自獨立運動。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重連動安全剎車系統,其特征在于,第一組剎車系統及第二組剎車系統,分別設有前輪剎車線以分別連結到前輪剎車器的剎車線座,前述剎車線座并由二組穿線元件分別為前述前輪剎車線穿設,以導引前輪剎車線平行并各自獨立運動。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重連動安全剎車系統,其特征在于,第一組剎車系統及第二組剎車系統,各自的后輪剎車線的末端并被分別穿設于后輪剎車器的軀動塊的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以導引后輪剎車線平行并各自獨立運動。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重連動安全剎車系統,其特征在于,第一組剎車系統及第二組剎車系統,各自的前輪剎車線的末端并被分別穿設于前輪剎車器的軀動塊的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以導引前輪剎車線平行并各自獨立運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瑞龍,未經張瑞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85376.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自行車花鼓剎車固定裝置
- 下一篇:具有扭力感知的電動自行車驅動總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