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稀釋漿料的輸送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878102.2 | 申請日: | 2016-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7903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06 |
| 發明(設計)人: | 周永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陰市鑫海公路機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33/24 | 分類號: | B65G33/24;B65G33/00;B02C4/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4400 江蘇省無錫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稀釋 漿料 輸送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造紙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稀釋漿料的輸送裝置。
背景技術
造紙工業中一般采用木材作為主要的原料,但是伴隨著環境的進一步惡化,這種采用原木作為原料的工藝正逐步被替代,為了能夠最大程度上保證造紙行業的需要,現在逐漸出現了采用毛草、棉桿、蘆葦、玉米秸、稻草等草類作為制漿原料的技術,不但為造紙行業提供了新的纖維來源,而且實現了廢物的利用,改變了原有的上述材料只能焚燒或還田的情況,實現了資源的綜合利用,具有極佳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在處理原料的工藝上,上述的原料需要在生產前先進行粉碎處理,然后將粉碎后的原料經過清洗、軟化、保溫、揉搓、反應、研磨、擠漿、洗漿、調濃、儲漿等步驟。
在上述工藝步驟中,將洗漿后的漿料輸送至后續步驟中,需要使用輸送螺旋,但是,由于漿料在洗漿后聚團嚴重,單純輸送團狀漿料會大大降低后續步驟的效率;因此,針對秸稈生產漿料的特殊性,傳統的輸送螺旋很難滿足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設計一種可稀釋漿料的輸送裝置,其既能滿足秸稈造紙漿料輸送的要求,亦可減少漿料聚團,實現稀釋,且稀釋的均勻度高。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稀釋漿料的輸送裝置,包括稀釋槽,所述稀釋槽頂部設有進料口,底部設有出料口,所述稀釋槽內的橫向中軸線上安裝有轉軸,所述轉軸的一端設有第一驅動設備,所述轉軸上環繞有帶有中空腔體的螺旋葉片,所述螺旋葉片的邊緣設有若干個攪拌機構,所述轉軸內設有電機,所述電機輸出軸通過螺旋葉片的中空腔體伸出并連接所述攪拌機構,所述稀釋槽的上部設有數個噴水口;所述進料口上方安裝有破碎槽,所述破碎槽內橫向設有帶有破碎齒的破碎輥,所述破碎輥的一端連接有第二驅動設備,所述破碎槽的底部連通所述出料口。
其中優選的技術方案還有,所述攪拌機構包括連桿和攪拌漿,所述連桿連接所述電機輸出軸,所述攪拌槳為橫向設于連桿上的三個桿體。
其中優選的技術方案還有,繞所述螺旋葉片圓周的半周和/或一周設置一個攪拌機構。
其中優選的技術方案還有,所述出料口上設有過濾篩。
其中優選的技術方案還有,所述出料口的側壁上設有凹槽,所述過濾篩網的邊緣設于凹槽內,且上下端設有彈簧固定,所述過濾篩網還連接有振動電機。
本發明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請稀釋裝置的漿料通過破碎齒破碎后進入稀釋槽,在稀釋槽內利用螺旋葉片輸送,同時利用噴水管對漿料進行有效的稀釋,滿足了秸稈造紙工藝中漿料邊輸送邊稀釋的需要;出料前,漿料經過過濾篩網過濾,濾去團塊和其它雜質,振動電機的運用使得過濾篩網過濾效果更佳。該裝置避免了秸稈造紙工藝中漿料聚團進入后續步驟導致產品質量很差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可稀釋漿料的輸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稀釋槽;10、轉軸;11、第一驅動設備;12、螺旋葉片;13、連桿;14、攪拌槳;2、破碎槽;20、破碎輥;21、第二驅動設備;22、破碎齒;4、過濾篩網;5、進料口;6、振動電機;7、噴水口;8、出料口;9、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1
如附圖1所示:一種可稀釋漿料的輸送裝置,包括稀釋槽1,所述稀釋槽1頂部設有進料口5,底部設有出料口8,所述稀釋槽1內的橫向中軸線上安裝有轉軸10,所述轉軸10的一端設有第一驅動設備11,所述轉軸10上環繞有帶有中空腔體的螺旋葉片12,所述螺旋葉片12的邊緣設有若干個攪拌機構,所述轉軸10內設有電機,所述電機10輸出軸通過螺旋葉片12的中空腔體伸出并連接所述攪拌機構,所述稀釋槽1的上部設有數個噴水口7;所述進料口5上方安裝有破碎槽2,所述破碎槽2內橫向設有帶有破碎齒22的破碎輥20,所述破碎輥22的一端連接有第二驅動設備21,所述破碎槽2的底部連通所述出料口5。
實施例2
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本發明優選的實施例是,所述攪拌機構包括連桿13和攪拌漿14,所述連桿13連接所述電機10輸出軸,所述攪拌槳14為橫向設于連桿13上的三個桿體,其余結構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
實施例3
在實施例2的基礎上,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還包括,繞所述螺旋葉片12圓周的半周和/或一周設置一個攪拌機構,其余結構與實施例2完全相同。
實施例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陰市鑫海公路機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江陰市鑫海公路機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7810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