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線局域網聚合的控制方法和相關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875793.0 | 申請日: | 2016-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7785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9 |
| 發明(設計)人: | 柯小婉;王弘;許麗香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三星通信技術研究有限公司;三星電子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4W24/10 | 分類號: | H04W24/10;H04W76/15;H04W76/18;H04W28/24;H04W84/12;H04W3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邵亞麗 |
| 地址: | 100028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線 局域網 聚合 控制 方法 相關 設備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無線局域網(WLAN)聚合的控制方法和相關設備,包括:第一無線接入網節點獲得關于用戶設備UE的WLAN信息;第一無線接入網節點根據獲得的所述WLAN信息,對UE WLAN聚合進行控制。第二無線接入網節點決定在UE移動到第一無線接入網時是否保持WT和/或是否為UE建立WLAN聚合;第二無線接入網節點發送WT是否可以保持的信息,和/或是否為UE建立WLAN聚合的指示信息。WT收到第一無線接入網節點發送UE上下文參考信息;WT根據收到的UE上下文參考信息索引UE的上下文。利用本發明,可以在UE移動性的場景下提高WLAN聚合的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信技術,特別涉及一種無線局域網(WLAN)聚合的控制方法和相關設備。
背景技術
現代移動通信越來越趨向于為用戶提供高速率傳輸的多媒體業務,如圖1所示為系統架構演進(SAE)的系統架構圖。其中:
用戶設備(UE)101是支持網絡協議的終端設備。演進通用陸地無線接入網絡(E-UTRAN)102是無線接入網絡,其中包括為UE提供接入無線網絡接口的基站(eNodeB/NodeB)。移動管理實體(MME)103負責管理UE的移動上下文、會話上下文和安全信息。服務網關(SGW)104主要提供用戶平面的功能,MME 103和SGW 104可能處于同一物理實體。分組數據網絡網關(PGW)105負責計費、合法監聽等功能,也可以與SGW 104處于同一物理實體。策略和計費規則功能實體(PCRF)106提供服務質量(QoS)策略和計費準則。通用分組無線業務支持節點(SGSN)108是通用移動通信系統(UMTS)中為數據的傳輸提供路由的網絡節點設備。歸屬用戶服務器(HSS)109是UE的家鄉歸屬子系統,負責保護包括用戶設備的當前位置、服務節點的地址、用戶安全信息、用戶設備的分組數據上下文等用戶信息。
為了提高UE的吞吐量,在現有網絡架構中,提出一種WLAN聚合的方法。WLAN聚合即為UE建立EUTRAN承載跟WLAN承載的雙連接,通過WLAN分流部分或全部發往UE的數據。UE的控制面仍然建立在UE和基站之間,WLAN僅僅分流用戶面的數據。基站控制WLAN側聚合的創建和刪除。通過WLAN聚合的方法,一方面利用了WLAN的帶寬為UE服務,另一方面也解決WLAN服務連續性不好的問題。
但是,在現有技術中,在基站控制下,UE在無線接入網節點的切換過程中,即UE移動性的場景中,WLAN聚合的性能不高。具體的,WLAN節點分流UE的數據的機制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信令開銷大,數據連續性較差,在切換時也會影響到數據的傳輸速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WLAN聚合的控制方法和相關設備,以在UE移動性的場景下提高WLAN聚合的性能。
本發明的主要技術方案包括:
一種無線局域網WLAN聚合的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無線接入網節點獲得關于用戶設備UE的WLAN信息;
第一無線接入網節點根據獲得的所述WLAN信息,對UE WLAN聚合進行控制。
在一種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無線接入網節點獲得關于UE的WLAN信息,包括:
第一無線接入網節點從UE、無線局域網終結點WT、第二無線接入網節點或核心網節點中的至少一個設備獲得關于UE的WLAN信息。
在一種優選實施例中,所述UE的WLAN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信息的一項或二項以上:
UE WLAN聚合的WT的信息,UE的標識,關于UE的WLAN聚合的配置信息,WLAN測量報告信息,UE WLAN聚合候選的WLAN節點的信息,UE的WLAN狀態信息,服務公共陸地移動網絡PLMN標識,UE當前關聯的WLAN節點的信息,WLAN測量配置信息,UE的WLAN能力,WT新建UE上下文指示信息,需要更新WLAN聚合安全信息的指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三星通信技術研究有限公司;三星電子株式會社,未經北京三星通信技術研究有限公司;三星電子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7579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