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隨機接入載波的選擇方法及裝置、電子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872959.3 | 申請日: | 2016-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3455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03 |
| 發明(設計)人: | 陸婷;余媛芳;戴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28/02 | 分類號: | H04W28/02;H04W74/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隨機 接入 載波 選擇 方法 裝置 電子設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隨機接入載波的選擇方法及裝置、電子設備,包括:獲取時域因子,所述時域因子為以下之一:終端發起隨機接入過程所在的無線幀序號、終端發起隨機接入過程的時域資源信息因子;根據所述時域因子,在可用載波集合內為UE選擇出進行隨機接入過程所使用的載波,所述可用載波集合包括多個載波;還包括:獲取隨機接入信息,所述隨機接入信息包括隨機接入觸發條件和/或終端當前所處的隨機接入前導的發送階段;根據所述隨機接入信息或系統配置信息,構造可用載波集合,并從所述可用載波集合中為UE選擇出發送隨機接入前導所使用的載波,所述可用載波集合包括多個載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隨機接入載波的選擇方法及裝置、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機器類型通信(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目前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未來無線通信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在MTC課題里,針對低成本、低功耗、低移動性、低吞吐量等終端特性,提出了窄帶物聯網(NB-IoT,NarowBand-Internet of Things)研究子課題,也就是在200khz的頻帶內為NB-IoT低成本終端(UE,User Equipment)提供低吞吐量的無線通訊服務。
考慮到200khz頻譜帶寬的單載波小區容量很小,難以支持大量NB-IoT終端的業務傳輸,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是部署多個載波覆蓋同一區域。但如果每個載波獨立為一個小區,則存在兩個問題:1)同一覆蓋區域會存在同覆蓋的多個小區,小區太多會給UE帶來沒必要的無線質量測量開銷;2)如果每個載波獨立為一個小區,則每個載波都需要配置廣播信道、同步信道,對載波資源也是浪費的。因此,標準中引入了多載波小區策略,即將同一基站下覆蓋同一區域的多個單載波小區匯聚為一個多載波小區。具體表現為:多個載波(carrier)共享一個物理小區標識,只在一個carrier上傳輸廣播信道和同步信道,該carrier被稱為錨定載波(anchor carrier)。其他多個carrier則用于提供上下行業務信道傳輸,這些carrier被稱為非錨定載波(non-anchor carrier)。
但是,現有標準要求終端只能在anchor carrier上監聽尋呼、發起隨機接入。在一些應用中,可能存在大量終端同時監聽尋呼或同時發起隨機接入的場景,此時,anchorcarrier同樣有可能成為瓶頸,由于其有限的容量而導致系統性能變差。
針對上述問題,允許終端在隨機接入過程中使用系統配置的非錨定載波non-anchor carrier,來提高隨機接入容量。
進一步的,如果終端在發起隨機接入時有多個載波可用,終端需要基于合理方案選擇一個載波來發起隨機接入。現有技術中已有多種載波選擇方案,包括:
(1)基于哈希(hash)算法的隨機化載波選擇:終端基于hash算法在包含多個載波的可用載波集合內隨機選擇所使用的載波序號。
(2)基于終端標識的載波選擇:終端用其終端標識(例如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對可用載波集合內的載波總數取模來確定所使用的載波序號。
(3)基于頻點優先級的載波選擇:網絡為各載波指配不同的優先級,終端優先選擇可用載波集合內的高優先級載波。
(4)基于概率選擇因子的載波選擇:網絡基于運營商策略或負荷情況為各載波指配概率選擇因子,終端根據產生的隨機數是否落入概率選擇區間來選擇對應的載波。
上述方案中,方案(1)在長期演進(LTE,Long Term Evolution)標準中因終端不支持而未采用;方案(2)中如果某區域內具有特定格式終端標識的終端比較多的話,有可能這些終端總是選擇某個相同載波,會造成載波負荷不均衡問題;類似地,方案(3)也有可能導致高優先級載波負荷過重問題;方案(4)算法復雜,而且可能也會出現類似方案(2)和方案(3)的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7295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