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榫槽拉刀刀匣的加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865469.0 | 申請日: | 2016-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271464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2 |
| 發明(設計)人: | 李海;韓秀湘;李平;李展前;方湘華;熊雙建;周曉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15/00 | 分類號: | B23P15/00;B23D41/00 |
| 代理公司: | 長沙智嶸專利代理事務所 43211 | 代理人: | 劉宏 |
| 地址: | 412002***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鍛件 刀匣 拉刀 機械粗加工 鍛件材料 使用壽命 滲碳 榫槽 加工 高表面硬度 機械精加工 正火熱處理 熱處理 表面構造 成型榫槽 淬火處理 高耐磨性 加工性能 接觸疲勞 彎曲疲勞 氧化處理 整體技術 耐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榫槽拉刀刀匣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選取鍛件進行第一次機械粗加工,留取鍛件余量;b、正火熱處理,以調整鍛件材料硬度和改善鍛件材料的加工性能;c、第二次機械粗加工,減少鍛件余量;d、滲碳熱處理,滲碳深度為1.5mm~1.8mm,使鍛件獲得高表面硬度、高耐磨性以及高的接觸疲勞強度和彎曲疲勞強度;e、第三次機械粗加工,減少鍛件余量,進行表面構造粗加工;f、淬火處理,以使鍛件材料硬度達到56HRC~62HRC;g、機械精加工至最終尺寸;h、氧化處理后獲得成型榫槽拉刀刀匣產品。拉刀刀匣表面耐磨、硬度高,大大提高了其使用壽命,可有效提高拉刀刀匣加工精度、使用壽命和整體技術經濟效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航空零件加工技術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高精度的榫槽拉刀刀匣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拉刀在汽車、航空、機械動力工程等領域使用廣泛,而航空領域對于拉刀的精度具有較高的要求。拉刀通常安裝在刀匣內并固定安裝在拉床上,從而保證機床拉制工作的順利進行;刀匣在拉制工作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其精度直接影響著所加工零件的精度。
在航空發動機渦輪盤的榫槽加工中,通常是采用拉刀拉制的方法,這除了要求拉刀具有高的精度外,拉刀刀匣的高精度是渦輪盤榫槽加工精度的重要保證。采用傳統的加工方法來加工拉刀刀匣,仍然存在著制作難、加工精度不易控制等問題,尤其是結構復雜、長度跨度大、斷面面積小、精度要求高的榫槽拉刀刀匣,其加工去除余量大,成形難度高,尺寸精度難以保證,而各工作面的形位公差更難以控制。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榫槽拉刀刀匣的加工方法,以解決采用傳統的加工方法來加工拉刀刀匣,存在著制作難、加工精度不易控制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榫槽拉刀刀匣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選取鍛件進行第一次機械粗加工,留取鍛件余量;b、正火熱處理,以調整鍛件材料硬度和改善鍛件材料的加工性能;c、第二次機械粗加工,減少鍛件余量;d、滲碳熱處理,滲碳深度為1.5mm~1.8mm,使鍛件獲得高表面硬度、高耐磨性以及高的接觸疲勞強度和彎曲疲勞強度;e、第三次機械粗加工,減少鍛件余量,進行表面構造粗加工;f、淬火處理,以使鍛件材料硬度達到56HRC~62HRC;g、機械精加工至最終尺寸;h、氧化處理后獲得成型榫槽拉刀刀匣產品。
進一步地,步驟a中第一次機械粗加工具體步驟為:鍛件采用20CrMnTi鍛件材料進行第一次機械粗加工,刀匣槽內的工作面外形余量加工至單邊2mm~4mm,其余工作面均加工至單邊留余5mm~10mm,各轉角處作過渡圓角,不作空刀及減輕槽。
進一步地,步驟b中正火熱處理具體步驟為:將鍛件加熱到920℃~950℃保溫2h~2.5h,出爐后在空氣中進行冷卻,以調整材料的硬度,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避免切削加工中“粘刀”的現象,縮短生產周期,提高設備利用率及材料的機械性能;同時也為后續滲碳熱處理作準備,以減小鍛件的變形量。
進一步地,步驟c中第二次機械粗加工具體步驟:刀匣槽內的工作面外形余量加工至單邊0.6mm-0.8mm,其余工作面的余量設計成單邊0.7mm-0.9mm,各轉角處作過渡圓角,作好空刀及底面減輕槽。
進一步地,步驟d中滲碳熱處理具體步驟為:采用固體滲碳方法,在滲碳箱底放一層厚70mm~80mm的固體滲碳劑,并打實,將鍛件平鋪在固體滲碳劑上,鍛件與箱壁之間以及同層鍛件之間的間隔均不小于50mm,其間填以固體滲碳劑,稍加打實,以減少空隙,并使鍛件得到穩定的支撐,之后填滿固體滲碳劑,封箱前在固體滲碳劑層上鋪蓋石棉板,箱蓋四周用耐火泥密封,將滲碳試料從箱蓋上端插入箱內150mm左右,并綁扎牢固,方便取出,滲碳試料入口用耐火泥密封;將滲碳箱分段加熱:在500℃~550℃保溫3h~4h,800℃~850℃保溫3.5h~4h,910℃~930℃保溫15h~18h,取一件滲碳試料檢查滲碳層深度,根據滲碳層深度決定出爐時間,出爐后隨箱在空氣中進行冷卻;待鍛件冷到室溫后取出,再進行一次620℃~650℃的高溫回火,并趁熱進行校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6546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飛剪鎖緊裝置及其安裝檢測方法
- 下一篇:同步帶輪去毛刺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