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通信網絡雙向服務代理系統及其服務代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858601.5 | 申請日: | 2016-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5723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9 |
| 發明(設計)人: | 龍昭華;蔣緯昌;祝家鈺;葉二偉;張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郵電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恒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劉小紅 |
| 地址: | 400065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信 網絡 雙向 服務 代理 系統 及其 方法 | ||
本發明請求保護一種適用于提升通信網絡服務質量的雙向服務代理模型,包括網絡代理、雙向服務、雙向服務訪問點。網絡代理是一個實體,可以執行特定的任務并屏蔽網絡的具體細節,用于感知用戶對網絡服務質量的需求并做出相應的反應。雙向服務是網絡代理間在兩個方向上同時互相的提供服務。雙向服務訪問點是對雙向服務的抽象并且是對服務訪問點的擴展、一個邏輯上的接口,負責網絡代理間通信。本發明的用于通信網絡服務質量提升的雙向服務代理模型是基于雙向服務和網絡代理,這區別于傳統基于“層”的網絡中只能滿足下層為上層提供服務;網絡代理能夠對用戶的網絡服務質量請求做出智能感知并能夠和當前網絡兼容,可以從根本上提升網絡的服務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網絡通信技術的領域,具體是涉及基于通信網絡服務質量提升的雙向服務代理系統及其服務代理方法。
背景技術
未來的通信網絡將是多種系統互聯和多種接入方式融合的IP網絡,具有IP網絡內在的簡單性、靈活性等優勢。然而最新涌現出來的一些應用又是當前網絡無法滿足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用戶對網絡服務質量的需求,如安全性、移動性、上下文感知、可定制性、服務感知、能效性、自組織服務、異構性等。盡管現有的一些QoS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用戶的需求,如Int-serve、Diff-serv、MPLS等。但這些技術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用戶對網絡服務質量的需求。如Int-serve是基于流的預留,所以要求每個節點需要記錄大量的流的信息和維護一個龐大的數據庫,這導致核心路由器負擔太重,不利于擴展。而Diff-serv只是對用戶的服務種類進行區分,只承諾相對的服務,不能提供絕對的服務質量。MPLS技術是對數據包進行標記,通過特定的交換機來對這些有標記的數據包進行處理,這會增加硬件成本和交換機的負擔。而且這些QoS技術主要強調基于“層”的具體技術參數,是在現有網絡基礎上進行改進和修補,無法從根本上滿足用戶的多樣化和多層次的網絡服務質量需求。
研究通信網絡服務質量提升的代理模型的新機制,通過全方位、多角度深入研究雙向服務代理系統。本發明使用基于代理機制的雙向服務代理系統的方法能從根本上破除了“層”的概念,從用戶的網絡服務需求出發,使用雙向服務機制和代理,這能夠更大程度上滿足用戶對網絡服務質量的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解決現有網絡在提升網絡服務質量的不足問題。提出了一種通信網絡雙向服務代理系統及其服務代理方法。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通信網絡雙向服務代理系統,其包括:網絡代理Proxy模塊、雙向服務Bi-S模塊及雙向服務訪問點Bi-SAP模塊,其中網絡代理Proxy模塊可以執行分配的任務并屏蔽網絡的實現細節,用于感知用戶對網絡服務質量的需求并通過自身或代理間的協作提供相應的網絡服務質量給用戶;
雙向服務Bi-S模塊,用于為網絡代理Proxy模塊的代理之間同時互相提供服務,Bi-S模塊在網絡代理Proxy模塊間通過智能感知為用戶提供包括帶寬、信道資源、安全等級、移動性在內的服務質量;
所述網絡代理Proxy模塊感知用戶對網絡服務質量的需求,并通過自身或者代理Proxy模塊間的協作提供相應的網絡服務質量給用戶;用代理(M)-Proxy和(M+1)-Proxy來表述代理間的雙向服務和服務的請求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1)代理(M)-Proxy提出服務質量請求;
(2)代理(M+1)-Proxy提供服務質量;
(3)代理(M+1)-Proxy實現代理(M)-Proxy的服務質量請求;
(4)代理(M)-Proxy感知代理(M+1)-Proxy提供的服務質量;
若步驟(4)中代理(M+1)-Proxy提供的服務質量不能夠滿足代理(M)-Proxy提出的服務質量請求時,則通過雙向服務訪問點Bi-SAP模塊與代理(M+1)-Proxy協作來完成用戶的服務質量請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郵電大學,未經重慶郵電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5860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