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生物源防蟲面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852423.5 | 申請日: | 2016-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6497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03 |
| 發明(設計)人: | 李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九洲千和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N53/08 | 分類號: | A01N53/08;A01N43/90;A01P7/04;D06M13/345;D06M13/22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000 山東省青島市李***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物 防蟲 面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面料及其制備方法,尤其涉及生物源防蟲面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蚊蟲吸食人血、傳播疾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長期以來,人們使用多種方法控制蚊蟲,各類化學殺蟲劑對蚊蟲防治效果好且持效時間長,在某些地區的蚊媒病控制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有機合成殺蟲劑在高效殺蟲的同時,也遺留了許多問題。實踐證明,隨著殺蟲劑大量和長期地使用,特別是殺蟲劑大量用于防治農業害蟲,蚊蟲的抗藥性程度越來越嚴重,且擴散迅速,殺蟲劑污染環境及其對自然生態平衡的影響,也有增無減。它們都成為現代蚊蟲防治中的突出問題。這些因素促使人們尋求對環境安全、易于降解、并具有選擇毒性的殺蟲劑。近年來,國內外研究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嘗試從天然產物,特別是從植物中尋找生物活性物質以替代化學殺蟲劑,現已發現有些植物體的次生代謝物質在蚊蟲防治中具有明顯效果,并具有對人畜安全、不易產生抗藥性、在自然環境中易于降解的特點。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一提供一種生物源防蟲面料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二提供一種生物源防蟲面料。
本發明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生物源防蟲面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1)將生物源防蟲乳油用水稀釋50-100倍后形成浸染液,
(2)將面料浸染在所述浸染液中,甩干,水洗,再甩干,定型,即可制得本發明的防
蟲面料。所述生物源防蟲乳油,由下述組分按重量百分比組成:擬除蟲菊酯5-15%,雷藤酮2-4%,乳化劑8-15%,余量為有機溶劑。
所述擬除蟲菊酯為溴氰菊酯或三氟氯氰菊酯。
所述乳化劑為茶皂素或農乳2201。
最優的,所述乳化劑由20-40wt%茶皂素和60-80wt%農乳2201的混合而成。
所述有機溶劑為二甲苯或醇醚溶劑。
所述醇醚溶劑為乙二醇丁醚、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乙醚、乙二醇苯醚、二乙二醇丁醚、丙二醇甲醚、丙二醇乙醚、丙二醇丁醚、乙二醇單乙醚醋酸酯和乙二醇單烷基醚羧酸酯中的一種或其混合物。
上述生物源防蟲乳油可以采用本行業通用的乳油制備方法進行制備,具體的,可以采用下述步驟:將擬除蟲菊酯、雷藤酮和乳化劑加入有機溶劑中,加熱至50-60℃,攪拌混合均勻,即可制得本發明的生物源防蟲乳油。本發明的生物源防蟲乳油,還可以經稀釋后,直接用于噴霧殺蟲,可以迅速降低蚊、蠅成蟲密度。
優選的,所述浸染液的質量為面料的10-20倍,浸染溫度為50~90℃,浸染時間20~60min。
顯然,在上述的生物源防蟲面料的制備方法中還可以根據具體需要添加相應的步驟,如漂白等,以實現其相應的作用。
顯然,所述面料可以為天然纖維或合成纖維,具體如真絲、棉、麻、竹、綿羊毛、山羊毛、駱駝毛、兔毛、牦牛毛、桑蠶絲、柞蠶絲,或者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腈、聚氯乙烯、聚氨酯纖維等。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生物源防蟲面料,采用上述方法制備而成。
本發明所制備的生物源防蟲面料,抵御蚊蟲等昆蟲侵襲能力強,防蚊蟲效果持久。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配制生物源防蟲乳油
按表1所對應的實施例1數據稱取各組分,將擬除蟲菊酯、雷藤酮和乳化劑加入有機溶劑中,加熱至50-60℃,攪拌混合均勻,即可制得本發明的生物源防蟲乳油。
表1:生物源防蟲乳油配方表單位:公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九洲千和機械有限公司,未經青島九洲千和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5242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殺蟲劑
- 下一篇:一種含氯氟氰蟲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殺蟲劑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