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琴鍵堰流式分級消能消泡虹吸井和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840783.3 | 申請日: | 2016-09-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40075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14 |
| 發明(設計)人: | 郭新蕾;付輝;紀平;郭永鑫;王濤;李甲振;夏慶福;徐海卿;黃偉;馬慧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02B8/06 | 分類號: | E02B8/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林貿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1 | 代理人: | 李桂玲;李富華 |
| 地址: | 100038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虹吸井 琴鍵 井體 出水口 后段 進水口 擴散式 溢流堰 漸變 分級 均流 消能 消泡 堰流 出水口處 底部連接 多層孔板 井體中部 人力物力 水工設施 水平孔板 正前方 薄壁堰 工程量 豎直孔 多層 孔板 排出 排水 建造 清潔 節約 污染 改進 | ||
一種琴鍵堰流式分級消能消泡虹吸井和方法,包括:進水口、井體和出水口,所述的井體中部設有溢流堰,將井體分為堰前段和堰后段,所述的進水口和出水口分別與堰前段和堰后段的底部連接,所述的堰前段為漸變擴散式,出水口正前方設置多個均流墩,所述的溢流堰為琴鍵堰,所述的堰后段設置多層水平孔板和豎直孔板。本發明在堰前段采用漸變擴散式的井體,在出水口處還設立多個均流墩,將薄壁堰改為琴鍵堰,在堰后設置多層孔板,通過井體體形上的改進和增加孔板等水工設施,可大大減少了虹吸井排出的水中的氣泡,減少了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使用本發明所述的虹吸井和方法可以在排除氣泡污染的干擾,實現相對清潔排水的前提下,大大減少虹吸井的工程量,降低建造成本,節約人力物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琴鍵堰流式分級消能消泡虹吸井和方法,是一種水工設施和方法,是一種環保設施和方法。
背景技術
采用直流冷卻方式的濱海火電或核電站,一般都設有排水虹吸井,以利用虹吸作用降低水泵揚程,節省能源。虹吸井內設有頂高程超過平均潮位的出流堰,以減輕外海潮位變化對虹吸井上游段的影響。這些堰多采用薄壁堰、實用堰和寬頂堰等堰頂自由溢流排水,造成堰后跌水過程中產生強烈的水氣摻混,從而產生不易破滅的微黃色泡沫,形成泡沫污染區,飛濺的含鹽水霧也會腐蝕排水口附近的金屬結構物,而且許多電站設計時為了降低工程量,設計的虹吸井尺寸往往偏小,導致堰上水流的流態較差,更加劇了泡沫的產生。這些泡沫一旦隨水流進入排水口附近海域,將會形成泡沫污染區,形成視覺污染,影響電站附近的海域環境。傳統標準虹吸井體型為不設置均流墩的直角進水口。這種標準體型對于尺寸較大的虹吸井是合適的,雖然是直角進水口,但是如果虹吸井尺寸較大,水流運動路徑較長,水流可以充分調整流線,使得過堰水體較為平順。現有的虹吸井工程,為節省成本,降低土石方工程量,尺寸往往較小(可節省投資少則數千萬,多則上億),這帶來的問題是:堰前流態很差,存在陣發性的水體壅高,過堰水體紊動強度大,對堰后消泡帶來不利影響。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琴鍵堰流式分級消能消泡虹吸井和方法。所述的虹吸井和方法,在已有虹吸井的基礎上,通過進行一些體形上的改進和增加一些水工設施,可大大減少了虹吸井排出的水中的氣泡,減少了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琴鍵堰流式分級消能消泡虹吸井,包括:進水口、井體和出水口,所述的井體中部設有溢流堰,將井體分為堰前段和堰后段,所述的進水口和出水口分別與堰前段和堰后段的底部連接,所述的堰前段為漸變擴散式,出水口正前方設置多個均流墩,所述的溢流堰為琴鍵堰,所述的堰后段設置多層水平孔板和豎直孔板。
進一步的,多個所述的均流墩為交錯布置的雙層均流墩。
進一步的,所述均流墩的水平截面形狀為矩形。
進一步的,各所述的水平孔板的上游端與溢流堰后壁連接,第一層水平孔板距離堰頂一段距離設置,其他層水平孔板依次向井底延伸平行排列;各所述的豎直孔板沿水流方向平行設置,各豎直孔板的底端與各層水平孔板的下游端保持一定距離設置,使各層水平孔板與各層豎直孔板形成L形。
進一步的,各所述的豎直孔板頂部平齊,豎直孔板頂部的高度高于堰頂高程+過堰水體水深。
進一步的,水平孔板和豎直孔板分別為三層。
進一步的,所述的水平孔板下游端與豎直孔板底端之間的距離為10-20cm。
進一步的,溢流堰上均布多個用于支撐孔板的支墩,所述支墩的高度與豎直孔板平齊。
進一步的,所述的支墩前后均采用圓弧。
一種使用上述虹吸井的琴鍵堰流式分級消能消泡方法,所述方法的步驟如下:
分流的步驟:用于水流從進水涵管流入井體時,在出口處遇到多個分流墩,將水分為多股股水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4078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