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驅動壓縮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840354.6 | 申請日: | 2016-09-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4250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13 |
| 發明(設計)人: | 陳雪峰;楊應葵;易夏輝;任光遠 | 申請(專利權)人: |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C23/02 | 分類號: | F04C23/02;F04C18/02;F04C29/04;F04C2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創嘉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桑傳標;陳慶超 |
| 地址: | 518118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曲軸 雙驅動壓縮機 電控總成 機殼總成 離合器總成 電機總成 動力切換過程 動力模式 無縫連接 信號交互 用戶體驗 電連接 渦旋盤 減小 匹配 轉動 外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雙驅動壓縮機,包括機殼總成(1000),位于該機殼總成(1000)內部的渦旋盤總成(3000)、曲軸(2000)和電機總成(5000),安裝在該機殼總成(1000)外部的電控總成(6000),以及連接到曲軸(2000)的離合器總成(4000),雙驅動壓縮機還包括安裝在曲軸上的旋變(7000),該旋變(7000)與電控總成(6000)電連接。旋變與電控總成(6000)實現信號交互,使得動力模式切換時無縫連接,提高動力切換過程中曲軸的平穩轉動,減小轉速不匹配給電機總成(5000)和離合器總成(4000)帶來的沖擊,進而提高用戶體驗。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壓縮機,具體地,涉及一種雙驅動壓縮機。
背景技術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混合動力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混合動力車的使用中,汽車在純電行駛模式下電池電量被消耗,當車輛饋電時,剩余電量無法提供給電動空調壓縮機,空調系統無法正常工作,車內環境舒適性變差。此外,傳統燃油壓縮機的潤滑效果差,油路只能依靠系統的大循環,由冷媒攜帶的少許冷凍油,以氣液兩相形式回到壓縮機,運轉機構的耐久性能不好。
中國發明專利申請CN103047141A公開了一種雙驅動壓縮機,在該雙驅動壓縮機中,離合器采用的是傳統的電磁離合器,壓縮機構采用的是直聯式單動靜渦旋盤,壓縮機主軸既可以通過電機驅動,也可以通過皮帶機構驅動。通過這種方式,在電池電量不足時,可以利用發動機通過皮帶機構驅動主軸,使空調系統繼續工作。
盡管如此,上述專利申請公開的雙驅動壓縮機具有很多缺點。
首先,由于電磁離合器傳統結構的限制,壓縮機皮帶輪與發動機主動輪的傳動比小,即要求壓縮機的排量增大,為了使大排量壓縮機能正常工作,驅動電機最大輸出扭矩需要增大,增大的扭矩要求控制器電器元件的耐電壓、耐電流能力必須同時提高;
其次,由于傳動比小,壓縮機工作轉速低、效率低,無法發揮渦旋壓縮機高速高效率的優點;
再者,離合器驅動和電機驅動在模式切換過程中,會出現攢動,突然的負載變化對離合器或者電機性能要求很高,其結構形式,無法做到無縫連接,切換時間長,影響用戶體驗;
最后,對壓縮機的電控部分沒有作出任何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雙驅動壓縮機,該雙驅動壓縮機可以在動力模式切換時無縫連接,避免空調功能丟失,提高用戶體驗。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雙驅動壓縮機,包括機殼總成,位于該機殼總成內部的渦旋盤總成、曲軸和電機總成,安裝在該機殼總成外部的電控總成,以及連接到所述曲軸的離合器總成,所述雙驅動壓縮機還包括安裝在所述曲軸上的旋變,該旋變與所述電控總成電連接。
可選地,所述旋變靠近所述電機總成設置。
可選地,所述旋變包括旋變定子,可隨所述曲軸轉動的旋變轉子,以及連接在所述旋變定子上的旋變線束,所述旋變線束與所述電控總成電連接。
可選地,所述機殼總成上開設有用于使所述旋變線束與電控總成連通的旋變接線孔。
可選地,所述旋變轉子套設在所述曲軸上,所述旋變定子形成在所述旋變轉子的外周,所述機殼總成中設置有套設在所述曲軸上支撐盤,該支撐盤的內周面形成有第一臺階面,以定位所述旋變定子。
可選地,所述第一臺階面形成在所述支撐盤的前端面,所述旋變定子的外周設有第一凸緣以抵頂在所述第一臺階面上。
可選地,所述支撐盤通過第一軸承安裝在所述曲軸上,所述第一軸承的后端抵頂在所述曲軸上的第二臺階面上,所述第一軸承的前端抵頂在所述支撐盤的向內凸出的環形壁上。
可選地,所述環形壁和曲軸之間設有第二軸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4035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