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炮點糾偏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836637.3 | 申請日: | 2016-09-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621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30 |
| 發明(設計)人: | 朱海偉;段文超;曹永生;陳金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G06N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372 | 代理人: | 吳大建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粒子 算法 糾偏 方法 | ||
1.一種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炮點糾偏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0,估算近地表直達波的速度;
S20,根據近地表直達波的速度算出直達波的理論計算初至,通過比較理論計算初至與實際拾取初至的誤差來建立炮點偏移校正的誤差目標函數;
S30,利用粒子群算法反演出誤差目標函數的最優解,從而獲得炮點偏移校正量,進而確定炮點糾偏的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炮點糾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0中,采用最小二乘法擬合炮間距與實際拾取初至,估算出近地表直達波的速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炮點糾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0中,通過下式的擬合函數擬合炮間距與實際拾取初至,估算出近地表直達波的速度:
hi=vti+c
其中,hi為第i道的炮檢距,ti為第i道的實際拾取初至,v為近地表直達波的速度,i的取值范圍為1到N,N為接收直達波的檢波器的個數,c為常數。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炮點糾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20中,所述炮點偏移校正的誤差目標函數F為下式:
其中,ti為第i道的實際拾取初至,τi為第i道的理論計算初至,N為接收直達波的檢波器的個數。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炮點糾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0中,所述誤差目標函數的最優解是指滿足迭代終止條件時的群體最佳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炮點糾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0包括以下步驟:
S30.1初始化粒子群算法參數;
S30.2計算每個粒子的誤差目標函數值;
S30.3對每個粒子的誤差目標函數值進行判斷,選取每個粒子在自身計算歷史中函數值最小的位置為個體最佳位置,選取所有粒子中函數值最小的粒子位置為群體最佳位置;
S30.4根據獲得的個體最佳位置和群體最佳位置,通過速度與位置的更新算式更新每個粒子的速度與位置;
S30.5判斷迭代次數或所述群體最佳位置是否滿足迭代終止條件;
若滿足,結束迭代,所述群體最佳位置為炮點實際位置,根據炮點初始位置和炮點實際位置計算出炮點偏移校正量;
否則,返回步驟S30.2。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炮點糾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0.1中,所述粒子群算法參數包括:炮點初始位置、炮點搜索范圍、粒子群種群數、粒子位置、粒子速度、認知速度權重和社會速度權重。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炮點糾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炮點搜索范圍以炮點初始位置為中心;所述粒子速度由慣性速度、認知速度和社會速度向量生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術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36637.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