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制備11α,17α-羥基黃體酮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834523.5 | 申請日: | 2016-09-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31901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18 |
| 發明(設計)人: | 榮紹豐;李迎光;管世敏;蔡保國;李茜茜;張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P33/10 | 分類號: | C12P33/10;C12R1/6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吳寶根 |
| 地址: | 200235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制備 11 17 羥基 黃體酮 方法 | ||
1.一種制備11α,17α-羥基黃體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一個配制發酵培養基的步驟,所述培養基由葡萄糖、玉米漿、酵母膏和水組成,在所述的培養基中,葡萄糖的濃度為20-40g/L,玉米漿的濃度為20-40g/L,酵母膏的濃度為10-20g/L,pH5.0-7.0;
2)一個接種赭曲霉的步驟,將斜面培養的赭曲霉接種于種子培養基中,培養溫度為28℃,培養0-36h后,再按照10%接種量將種子液接入發酵培養基,培養溫度28℃;
3)在所述的發酵培養液中,待培養時間為18h時,先加入磁性納米四氧化三鐵粉,加入后的磁性納米四氧化三鐵粉在培養基中的濃度為5-10g/L,攪拌均勻后,再加入17α-羥基黃體酮,加入后的17α-羥基黃體酮在培養基中的濃度為20-30g/L,發酵60-100h;
4)一個產物提取的步驟,發酵結束后,將發酵液90℃滅活,冷卻至室溫后,板框壓濾,取濾餅進行萃取,再經過過濾、脫色、蒸餾和精制步驟,得到11α,17α-羥基黃體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制備11α,17α-羥基黃體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7α-羥基黃體酮的平均粒徑為30μm,磁性納米四氧化三鐵粉的平均粒徑范圍為30-80n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制備11α,17α-羥基黃體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菌體萃取結束后,將菌體重懸于水中,利用磁性分離器回收四氧化三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未經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34523.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