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可變容積式汽車蓄能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831815.3 | 申請日: | 2016-09-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224307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2 |
| 發明(設計)人: | 鐘相強;楊艷紅;劉瑞;張軒;魏盼;吳勇強;高卉;王宇航;周新華;宋超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5B1/04 | 分類號: | F15B1/04 |
| 代理公司: | 蕪湖安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4107 | 代理人: | 朱順利 |
| 地址: | 241000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可變 容積 汽車 蓄能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蓄能器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可變容積式汽車蓄能器。
背景技術
皮囊式蓄能器是液壓系統中的重要輔助元件,在系統中主要起儲存能量、消除壓力脈沖和吸收壓力沖擊功用。由于目前在選擇蓄能器時采用的理論公式都是形成于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研究手段較為落后,所以這些公式都是些經驗化公式,據此計算得出的蓄能器參數都不準確,需要實際使用時多次調整。
蓄能器的結構研究一直備受關注。如:專利號為CN91221637.9的中國專利針對活塞式蓄能器,公開了一種活塞式蓄能器自動控制器,該控制器一端連接蓄能器,自動控制器殼體內設有雙層控制閥桿,內控制閥桿一端連接活塞,另一端“T”形推拉器,外控制閥桿內徑一端設有推頂堵頭,外徑上設有連通的雙環油道,另一端設有牽引堵頭。自動控制器殼體內一端設有環形油道,另一端設有高壓腔體,能使活塞式蓄能器實現自動給油儲能,消耗動力較小,擴大了活塞式蓄能器的應用范圍。該控制器能夠適用于各種活塞式蓄能器。專利號為CN200420079907.0的中國專利同樣也公開了一種由活塞式蓄能器和非隔離式蓄能器組成的復合型蓄能器。
因此,現有技術大都集中于活塞式蓄能器的殼體結構的研究上,針對皮囊式殼體結構方面的研究和應用尚屬淺顯。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可變容積式汽車蓄能器,目的是保證汽車液壓系統工作的穩定性,使汽車在不同情況下給予適當的進行能量輔助作用,讓液壓系統能夠更穩定良好的運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可變容積式汽車蓄能器,包括:
氣囊,其可在收縮狀態和膨脹狀態之間進行切換;
第一殼體,其內部具有容納氣囊和液壓油的儲油腔,且可在壓縮狀態和拉伸狀態之間進行切換;以及
防護裝置,其套設于氣囊上,且位于第一殼體的儲油腔中。
所述第一殼體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內半殼體、脹管和第二內半殼體,脹管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內半殼體和第二內半殼體連接。
所述脹管為沿軸向可伸縮且周向封閉的彈性元件,所述防護裝置將脹管與所述儲油腔內的液壓油分隔開。
所述防護裝置配置成可隨所述第一殼體在體積變化時進行伸縮,防護裝置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內半殼體和所述第二內半殼體連接。
所述防護裝置包括與所述第一內半殼體連接的第一護套、與所述第二內半殼體連接的第二護套和位于所述脹管內側的第三護套,第一護套、第二護套和第三護套具有讓所述皮囊穿過的中心孔。
所述第三護套與所述第一護套和所述第二護套為滑動連接,第三護套的兩端分別插入第一護套和第二護套內部。
所述的可變容積式汽車蓄能器還包括:第二殼體,其套設于所述第一殼體上,且用于控制第一殼體的體積大小。
所述第二殼體包括套設于所述第一殼體上的第一外半殼體和第二外半殼體,第一外半殼體和第二外半殼體之間的軸向距離可調。
所述的可變容積式汽車蓄能器還包括:調節裝置,其配置成控制所述第一外半殼體的往復運動,以調節第一外半殼體與第二外半殼體之間的軸向距離。
所述的可變容積式汽車蓄能器還包括:第三殼體,其套設于所述第二殼體上。
本發明的可變容積式汽車蓄能器,通過第一殼體的體積變化,可實現蓄能壓力的可變性,使使用此蓄能器的液壓系統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下通過隨時設定的可變壓力更好的工作達到所預想的結果,從而使得液壓系統能夠擁有更強的適應性,以提高液壓系統的工作效率,打破傳統蓄能器的單一性。
附圖說明
本說明書包括以下附圖,所示內容分別是:
圖1是本發明蓄能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第一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第一殼體及內部部件的剖視圖;
圖4是防護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第三護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蓄能器去除第三殼體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第二外半殼體與第二內半殼體的配合示意圖;
圖8是第一外半殼體與第三殼體的配合示意圖;
圖9是調節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蓄能器的分解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
1、調節裝置;11、蝸輪箱;12、蝸桿;13、蝸輪;14、絲桿;2、第三殼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工程大學,未經安徽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3181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具有流量補償功能的液壓系統
- 下一篇:一種履帶式軌道鋪設牽引車的液壓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