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CuI納米結構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829690.0 | 申請日: | 2016-09-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8353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22 |
| 發明(設計)人: | 張立春;楊立新;林國琛;趙風周;曲崇 | 申請(專利權)人: | 魯東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3C14/30 | 分類號: | C23C14/30;C23C14/16;C23C14/58 |
| 代理公司: | 煙臺上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7234 | 代理人: | 劉志毅 |
| 地址: | 2640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cui 納米 結構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CuI納米結構的制備方法,屬于半導體材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CuI是一種直接帶隙寬禁帶半導體材料,禁帶寬度為3.1eV,激子束縛能高達約62meV。CuI材料在可見光區具有較高的透過率(80%)。由于CuI材料一般存在過剩的碘離子而造成銅空位缺陷,因此表現出p型導電性,且具有較高的空穴遷移率(>40cm2V-1s-1)。此外,CuI還具有無毒、儲量豐富、成本低廉的優點。這些優點使得CuI材料在太陽能電池、光電探測器、光電學傳感器、顯示器件及透明導電薄膜領域表現出廣泛的應用前景。
目前,人們利用多種方法實現了CuI薄膜及納米結構的制備,其中包括真空熱蒸發技術、磁控濺射、脈沖激光沉積等物理方法。然而這些制備技術存在真空條件較高、設備操作復雜、制備溫度高等缺點。此外,人們還研究了(電)化學合成、高溫碘化及溶膠凝膠等化學制備方法來制備CuI薄膜或納米結構,這些技術盡管設備簡單,但存在反應時間長、操作復雜等缺點。B.A.Nejand等人利用一種水熱蒸發法制備了CuI納米結構(Materials Letters 132(2014)138-140),這種方法制備溫度較低、反應時間短且材料結晶質量較高,但存在材料生長不均勻的缺點,不能滿足大面積器件應用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CuI納米結構制備方法上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CuI納 米結構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CuI納米結構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清洗單晶硅襯底的表面,將其裝入電子束蒸發裝置的真空生長室中;
2)采用電子束蒸發法在單晶硅表面生長一層銅薄膜;
3)將步驟2)中所得的硅基銅薄膜懸掛于反應釜內,水平置于溶液上方,反應釜內的前驅溶液為CuCl2、聚乙烯吡咯烷酮及KI的混合水溶液;
4)將步驟3)中的反應釜密封后置于鼓風干燥箱內,于120~200℃條件下水熱反應;
5)反應完畢后將樣品取出,清洗,吹干。
進一步,步驟2)中所述電子束蒸發法的具體工藝條件為背景真空為5×10-4~3×10-3pa,襯底溫度為25~30℃,生長速度為0.15nm/s,所用銅蒸發源的純度為99.999wt%,所得銅薄膜的厚度為50~500nm。
進一步,步驟3)中所述前驅溶液中CuCl2的濃度為0.05~2mol/L,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濃度為0.1~1g/L,KI的濃度為0.05~2mol/L。
進一步,步驟4)中水熱反應的時間為30~180min。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首次利用Cu薄膜和水熱合成蒸發出的碘蒸氣作為反應原材料,在低溫高壓條件下制備出大面積均勻的CuI納米材料,制備工藝與光電器件制備工藝兼容;
2)本方法制備的CuI納米結構大面積均勻、致密,結晶質量高且具有優異的光電性能,滿足其在光電器件領域中的應用;
3)本發明的制備方法簡單、反應溫度低、反應時間短,成本低廉,制備條件均處于密閉空間內,減少了碘對環境的污染,是一種環境友好型制備方法,適合于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水熱反應裝置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所得CuI納米結構的SEM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1所得CuI納米結構的XRD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1所得CuI納米結構的光致發光譜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實施例1:
一種CuI納米結構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單晶硅(100)基片進行標準的RCA清洗,去除表面的有機物、金屬離子雜質及灰塵,氮氣吹干后裝入電子束蒸發裝置的真空生長室;
2)電子束蒸發法在單晶硅(100)基片的表面生長一層銅薄膜,其具體工藝條件為背景真空為5×10-4~3×10-3pa,襯底溫度為25~30℃,生長速度為0.15nm/s,所用銅蒸發源的純度為99.999wt%,所得銅薄膜的厚度為200n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魯東大學,未經魯東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2969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