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發光元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825760.5 | 申請日: | 2016-09-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8749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05 |
| 發明(設計)人: | 戶谷真悟;坊山美鄉;河合隆 | 申請(專利權)人: | 豐田合成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L33/24 | 分類號: | H01L33/24;H01L33/38;H01L33/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舒艷君;李洋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光 元件 | ||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實現發光的均勻化且抑制高電流下的光輸出降低。p電極(16)以及n電極(17)的一方的平面圖案是與各發光區域(101a~d)的圓周或者圓弧的平面圖案的內側對置設置且中心以及中心角與該圓周或者圓弧相同的圓或圓周(發光區域(101a~d)的平面圖案為圓周的情況)、或者扇型或圓弧(發光區域(101a~d)的平面圖案為圓弧的情況)。另外,p電極(16)以及n電極(17)的另一方的平面圖案是與各發光區域(101a~d)的圓周或者圓弧的平面圖案的外側對置設置且中心以及中心角與該圓周或者圓弧相同的圓周(發光區域(101a~d)的平面圖案為圓周的情況)、或者圓弧(發光區域(101a~d)的平面圖案為圓弧的情況)。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由III族氮化物半導體構成的發光元件。特別是涉及具有適于光通信用途的構造的發光元件且在發光區域以及電極的平面圖案具有特征的發光元件。
背景技術
對于短距離的光纖通信而言,因廉價且彎曲性強等理由而廣泛采用POF(塑料光纖)。POF在綠色光帶中低損耗,因此作為光源,由III族氮化物半導體構成的發綠色光的發光元件較適合。
在這樣的通信用途中,期望高電流下的光輸出降低少。這是為了能夠使為了得到所希望的明暗差而需要的最大電流值較小。實現發光的均勻化對高電流下的光輸出降低的抑制有效。
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發光層的平面圖案為圓,并在該發光層上部設置有圓形的平面圖案的n電極、包圍發光層的環狀的平面圖案的p電極的發光元件。發光區域的平面圖案成為與發光層的平面圖案相同的圓。另外,記載有在發光層的上部設置電流阻止層,對流動電流的區域進行限制。記載有通過像這樣構成發光元件的平面圖案,使朝向發光層流動的電流均勻的主旨。
在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將中心部蝕刻為圓形而使n層露出,并在該中心部形成有圓形的n電極、包圍n電極而呈環狀的平面圖案的p電極,并使發光區域沿著該p電極而呈環狀的發光元件。記載有由此實現發光的均勻化的主旨。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14698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3-145913號公報
但是,在以往的發光元件中,發光不夠均勻,高電流下的光輸出降低的抑制也不充分。另外,發綠色光與發藍色光相比更難以均勻地發光。因此,期望進一步均勻的發光。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實現發光的均勻化且抑制高電流下的光輸出降低。
本發明的第一方式是一種發光元件,其為由III族氮化物半導體構成,具有多個分別發光的第一元件區域,并在各第一元件區域設置有p電極以及n電極的發光元件,上述發光元件的特征在于,各第一元件區域的各發光區域的平面圖案是圓周或者圓弧,p電極以及n電極的一方的平面圖案是與發光區域的圓周或者圓弧的平面圖案的內側對置設置且中心以及中心角與該圓周或者圓弧相同的圓、扇型、圓周或者圓弧,p電極以及n電極的另一方的平面圖案是與發光區域的圓周或者圓弧的平面圖案的外側對置設置且中心以及中心角與該圓周或者圓弧相同的圓周或者圓弧。
本發明的第二方式是一種發光元件,其為由III族氮化物半導體構成,具有發光的一個第一元件區域,并在第一元件區域設置有p電極以及n電極的發光元件,上述發光元件的特征在于,第一元件區域的發光區域的平面圖案是圓周或者圓弧,p電極以及n電極的一方的平面圖案是與發光區域的圓周或者圓弧的平面圖案的內側對置設置且中心以及中心角與該圓周或者圓弧相同的圓、扇型、圓周或者圓弧,p電極以及n電極的另一方的平面圖案是與發光區域的圓周或者圓弧的平面圖案的外側對置設置且中心以及中心角與該圓周或者圓弧相同的圓周或者圓弧,在比第一元件區域靠外側,具有與第一元件區域電分離,未設置p電極以及n電極而且不發光的第二元件區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豐田合成株式會社,未經豐田合成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2576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