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量化表征油頁巖原位開采選區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825599.1 | 申請日: | 2016-09-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1851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20 |
| 發明(設計)人: | 武曉玲;陳新軍;胡宗全;王益維;龍秋蓮;張英;李朋威;馮建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6Q50/02 | 分類號: | G06Q50/02;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372 | 代理人: | 吳大建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量化 表征 油頁巖 原位 開采 選區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地質開發領域,具體說涉及一種量化表征油頁巖原位開采選區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傳統能源的日漸緊缺,油頁巖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并且隨著環保壓力的增大,油頁巖原位開采已成為未來油頁巖商業化大規模開采的必然發展趨勢。目前,油頁巖原位開采有4種加熱方式:電加熱、流體加熱、輻射加熱和燃燒加熱。流體加熱技術是指首先通過儲層改造技術將油頁巖儲層進行人工造縫,再通過地面設備將高溫高壓流體(氣體:有水蒸氣,二氧化碳,甲烷,氮氣等)(約350-500℃)注入地層進行加熱,其中未成熟的干酪根受熱轉化成油和氣,然后通過常規的采油工藝將其采出。
針對油頁巖的原位開采,除了要有先進的開采技術及工藝外,還必須要選擇適宜原位開采的地區。如果選錯了開采區,那么必然不能獲取預期的開采結果,從而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因此,通常在進行油頁巖原位開采前需要對多個待開采區進行選區分析,根據分析結果選取最優的開采區。
但是,現有技術中的開采區方法主要是針對油頁巖的異地開采(包括露天開采、巷道開采等)而確定的,并不能很好的適用于原位開采選區。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量化表征油頁巖原位開采選區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以開采選區為分析目標,基于地質資源條件以及開采技術條件建立雙因素分析模型;
針對油頁巖原位開采的實施過程根據所述開采選區的實測數據量化計算所述地質資源條件以及所述開采技術條件的分析值;
基于所述雙因素分析模型對所述地質資源條件以及所述開采技術條件的分析值進行分析以根據所述分析結果量化表征所述開采選區。
在一實施例中,量化計算所述地質資源條件以及所述開采技術條件的分析值,其中:
確定所述地質資源條件或所述開采技術條件所述包含的參數項,所述參數項與油頁巖流體加熱原位開采直接相關;
根據所述開采選區中所述參數項對應的實測數據量化計算所述地質資源條件或所述開采技術條件的分析值。
在一實施例中,根據所述開采選區中所述參數項對應的實測數據量化計算所述地質資源條件或所述開采技術條件的分析值,其中:
對所述參數項進行賦值并附加權重,所述賦值均位于[0,1]之間,所述權重位于[0,50]之間;
分別將所述地質資源條件或所述開采技術條件中各個參數項的賦值與其權重相乘,將所有乘積相加,所得結果為所述地質資源條件或所述開采技術條件的分析值。
在一實施例中,對所述參數項進行賦值,其中:
歸納歷史數據獲取所述參數項的分級界限以及每個級別對應的賦值;
根據實測數據確定所述參數項的級別從而對應賦值。
在一實施例中,對所述參數項附加權重,其中,根據所述參數項在油頁巖原位開采過程中所占的影響比重確定所述參數項的權重。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地質資源條件參數包括含油率、單層厚度、油頁巖油地質資源量以及油頁巖油地質資源豐度。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開采技術條件參數包括礦體埋深、傾角、礦體連續性、巖石力學性質、勘查程度、地表條件以及交通及電力。
在一實施例中,基于所述雙因素分析模型對所述地質資源條件以及所述開采技術條件的分析值進行分析,其中:
基于分析值大小分別將所述地質資源條件以及所述開采技術條件分為多個等級;
對應所述地質資源條件以及所述開采技術條件的等級建立多個開采選區類型;
針對每個所述開采選區類型構造對應的量化分析描述;
基于所述開采選區的所述地質資源條件以及所述開采技術條件的分析值確定所述開采選區的開采選區類型從而獲取相應的量化分析描述。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根據所述開采選區的開采選區類型選取相應的開采規劃。
在一實施例中,基于所述雙因素分析模型對所述地質資源條件以及所述開采技術條件的分析值進行分析,其中:
以所述地質資源條件參數以及所述開采技術條件參數分別作為X、Y軸建立二維坐標系;
根據所述地質資源條件參數以及所述開采技術條件參數的分析值在所述二維坐標系上投點,依據投點所落區域分析所述開采選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2559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