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戶流量分配方法和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824915.3 | 申請日: | 2016-09-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196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20 |
| 發明(設計)人: | 謝磊;趙暉;盧洪亮;丁江峰;俞偉;俞振翔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4 | 分類號: | H04L12/24;H04L12/28;H04L12/801;H04L12/927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11038 | 代理人: | 孫寶海 |
| 地址: | 10003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戶 流量 分配 方法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網絡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戶流量分配方法和系統。
背景技術
傳統網絡的IT基礎設施基本上采用專屬設備,這些設備的成本高昂,能力擴展周期長,并且部署的位置僵化,難以滿足運營商的新業務快速部署、服務創新的需要。例如,針對寬帶接入場景,白天上班期間大型居民小區的用戶寬帶接入數量不大,但到了夜間接入用戶數則大大增長。如果采用傳統的物理BRAS(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寬帶遠程接入服務器)設備,部署時需要評估用戶數量、流量的上限來部署,造成物理資源的浪費。
2012年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首先提出了NFV(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網絡功能虛擬化)的概念,通過使用標準的服務器、虛擬化等技術,將網絡硬件設備和業務解耦,使網絡功能不再依賴于專用硬件,從而支撐業務的迭代創新、靈活定義和快速交付。現在,已有超過150家運營商、設備供應商、IT設備供應商以及技術供應商加入到NFV大家庭,新一代網絡功能架構的革命,在更快速、更大范圍的蓬勃發展。而采用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軟件定義網絡)技術,將軟件功能與硬件解耦,使用通用的服務器構建一個硬件資源化、功能虛擬化的新型網絡,是解決問題的大趨勢。
但現有技術中,通過SDN控制器(Contrller)動態查詢vBRAS池的載荷,實現vBRAS的負載分擔,需要在SDN控制器與vBRAS設備之間建立隧道連接,實現過程復雜。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均衡vBRAS設備載荷的用戶流量分配方案。
根據本發明一方面,提出一種用戶流量分配方法,包括:寬帶遠程接入服務器應用BRAS APP獲取各vBRAS設備的媒體訪問控制MAC地址、以及vBRAS設備與接入交換機端口間的網絡拓撲結構;軟件定義網絡SDN控制器將接入交換機收到的新上線用戶的流量發送至BRAS APP;BRAS APP根據用戶策略、網絡拓撲結構以及vBRAS設備的MAC地址,通知接入交換機將新上線用戶的流量分流至對應的vBRAS設備。
進一步地,該方法還包括:虛擬網絡功能VNF管理器根據vBRAS設備承載的用戶流量確定是否增加或刪除vBRAS設備。
進一步地,BRAS APP獲取各vBRAS設備的MAC地址包括:VNF管理器在部署vBRAS設備時,設置vBRAS設備的MAC地址,并將vBRAS設備的MAC地址發送至BRAS APP。
進一步地,BRAS APP獲取各vBRAS設備與接入交換機端口間的網絡拓撲結構包括:vBRAS設備啟動后,定期發送反向地址轉換協議RARP報文至接入交換機;接入交換機根據預置規則通過SDN控制器將RARP報文發送至BRAS APP;BRAS APP根據RARP報文獲取各vBRAS設備與接入交換機端口間的網絡拓撲結構。
進一步地,BRAS APP根據用戶策略、網絡拓撲結構以及vBRAS設備的MAC地址,通知接入交換機將新上線用戶的流量分流至對應的vBRAS設備包括:BRAS APP根據用戶策略、網絡拓撲結構以及vBRAS設備的MAC地址,將新上線用戶的首報文輸出到接入交換機的指定出端口,以便接入交換機將新上線用戶的首報文發送至對應的vBRAS設備。
進一步地,VNF管理器根據vBRAS設備承載的用戶流量確定是否增加vBRAS設備包括:VNF管理器監控到vBRAS設備承載的用戶流量達到上限閾值時,創建新vBRAS設備并為新vBRAS設備加載對應配置,以便BRAS APP通知SDN控制器控制接入交換機將新上線用戶的流量分流至新vBRAS設備。
進一步地,VNF管理器根據vBRAS設備承載的用戶流量確定是否刪除vBRAS設備包括:VNF管理器到監控vBRAS設備承載的用戶流量達到下限閾值時,通知BRAS APP刪除vBRAS設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2491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