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微粒操控方法、生物打印方法和生物構建體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822794.9 | 申請日: | 2016-09-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1899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28 |
| 發明(設計)人: | 張雅雅;溫學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藍光英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Q1/24 | 分類號: | C12Q1/24;C12M1/26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艾春慧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微粒 操控 方法 生物 打印 構建 | ||
1.一種微粒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使吸取部件的下端部形成液膜;和
步驟b:利用下端部形成液膜的所述吸取部件吸取微粒,使所述微粒被保持在所述吸取部件的下端部并與所述液膜接觸,而不再將所述微粒吸至所述吸取部件的管腔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粒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a中,通過利用所述吸取部件預先吸取液體來使所述吸取部件的下端部形成液膜。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粒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a中,所述吸取部件預先吸取的液體為浸沒所述微粒的液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粒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b中,利用所述吸取部件將所述微粒吸至所述吸取部件的下端部之后,停止吸取動作,使所述微粒在負壓及所述液膜的張力的作用下被保持在所述吸取部件的下端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粒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b中,利用一個或至少兩個下端部形成液膜的所述吸取部件吸取微粒,每個所述吸取部件只吸取單個所述微粒。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粒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粒操控方法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步驟b之后的步驟c:將所述吸取部件移動至所述微粒的設定放置位置的上方,并利用所述吸取部件驅動所述微粒脫離所述吸取部件的下端部而被放置在所述設定放置位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微粒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c中,向下移動所述吸取部件,使所述微粒直接與所述設定放置位置接觸,使所述微粒在與所述設定放置位置之間的粘附力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脫離所述吸取部件下端部,而被放置在所述設定放置位置。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微粒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c中,利用所述吸取部件對所述微粒進行噴射,使所述微粒在正壓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脫離所述吸取部件的下端部,而被放置在所述設定放置位置。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微粒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部件將所述微粒放置在所述設定放置位置時,所述吸取部件中仍剩余有部分預先吸取的液體。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微粒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粒操控方法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步驟c之后的步驟d:將所述吸取部件中剩余的預先吸取的液體排出。
11.根據權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微粒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粒的粒徑為0.5-3mm。
12.根據權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微粒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粒為能夠在自然狀態下維持其自身結構穩定性的凝膠態微粒。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微粒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粒為生物磚(20)。
14.一種生物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權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微粒操控方法操控作為所述微粒的生物磚(20)。
15.一種生物構建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構建體利用權利要求14所述的生物打印方法進行制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藍光英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四川藍光英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22794.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