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三向斜交織物、其織造裝置及其織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818203.0 | 申請日: | 2016-09-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400271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9 |
| 發明(設計)人: | 喬志煒;張方超;蔣軒;周連洪;葉紅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3D25/00 | 分類號: | D03D25/00;D03D23/00;D04H1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32112 | 代理人: | 李建芳 |
| 地址: | 210012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向斜 織物 織造 裝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種用于織造三向斜交織物的織造裝置,其特征在于:三向斜交織物,包括X-Y平面單元層和Z向纖維,X-Y平面單元層有兩層以上,Z向纖維將所有的X-Y平面單元層連為一體結構,X-Y平面單元層和Z向纖維之間的夾角0°~90°可調,三向斜交織物中纖維體積總含量為30%~70%,Z向纖維為Z向纖維束或Z向纖維棒;
用于織造三向斜交織物的織造裝置包括排針裝置、等高度模板、楔形模板、鋼針、模板位置控制裝置、加壓輔助裝置、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
排針裝置置于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之間,排針裝置的上表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0°~90°,排針裝置的上表面設有等深度的盲孔,鋼針有等長度的兩根以上,鋼針一端置于盲孔內形成m行n列鋼針矩陣;
等高度模板的縱截面為矩形長條狀,楔形模板的縱截面為直角梯形狀,楔形模板的斜邊與其長度方向的夾角與排針裝置的上表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相等;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均有兩條以上、且均位于排針裝置上方的鋼針矩陣內,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活動連接在模板位置控制裝置上,模板位置控制裝置滑動安裝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模板位置控制裝置帶動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上下移動;
加壓輔助裝置位于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的上方,加壓輔助裝置有兩個以上、且兩兩相對地轉動連接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織造裝置,其特征在于:X-Y平面單元層為機織布層、無紡布層或纖維束層,Z向纖維束用Z向纖維棒替代。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織造裝置,其特征在于: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長度方向上的兩頭均為圓弧結構。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織造裝置,其特征在于:模板位置控制裝置有兩個、且相對設置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模板位置控制裝置包括線性導軌和滑動連接在線性導軌上的卡槽,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活動連接在卡槽內,線性導軌安裝在第一固定柱或第二固定柱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織造裝置,其特征在于:加壓輔助裝置滑動連接在線性導軌上,并位于卡槽的上方。
6.利用權利要求1-5任意一項所述的織造裝置織造三向斜交織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A、將鋼針置于排針裝置上表面的盲孔內,形成m行n列鋼針矩陣;
B、在鋼針矩陣的頂端同一高度的每行鋼針之間均插入一條楔形模板形成第一楔形模板層,同時在楔形模板層下方的同一高度的每列鋼針之間均插入一條等高度模板形成第一等高度模板層,其中,第一楔形模板層中:楔形模板的斜邊在上、直角邊在下,楔形模板的斜邊與排針裝置的上表面平行,楔形模板與等高度模板相互垂直;
C、將一層X-Y平面單元層置于鋼針矩陣頂部,并在X-Y平面單元層上表面排列楔形模板形成第二楔形模板層,第二楔形模板層中的楔形模板的斜邊在下、直角邊在上,第二楔形模板層中的楔形模板的斜邊與排針裝置的上表面平行,第二楔形模板層中的楔形模板與第一楔形模板層中的楔形模板相互平行、且第二楔形模板層中的每一條楔形模板位于第一楔形模板層中每一條楔形模板的正上方;
D、第二楔形模板層在模板位置控制裝置的帶動下,將X-Y平面單元層刺入鋼針矩陣中;
E、在第二楔形模板層正上方等高度的每列鋼針之間均插入一條等高度模板形成第二等高度模板層,其中,第二楔形模板層中的楔形模板的與第二等高度模板層中等高度模板垂直;
F、第一楔形模板層、第二楔形模板層、第一等高度模板層和第二等高度模板層在模板位置控制裝置的帶動下持續下移直至排針裝置上表面,然后依次將第一等高度模板層和第一楔形模板層抽出,在第二等高度模板層正上方同一高度的每行鋼針之間均插入一條楔形模板形成第三楔形模板層,第三楔形模板層中的楔形模板的斜邊在下、直角邊在上,第三楔形模板層中的楔形模板的斜邊與排針裝置的上表面平行,在第三楔形模板層正上方同一高度的每列鋼針之間均插入一條等高度模板形成第三等高度模板層,第二楔形模板層、第二等高度模板層、第三楔形模板層和第三等高度模板層和在模板位置控制裝置的帶動下將X-Y平面單元層趕至排針裝置上表面,然后利用加壓輔助裝置對X-Y平面單元層一次加壓;
G、將第二楔形模板層抽出,利用加壓輔助裝置對X-Y平面單元層二次加壓;
F、抽出第二等高度模板層、第三楔形模板層和第三等高度模板層;
G、重復步驟B到F直至所需厚度;
H、將鋼針置換成Z向纖維束,即得三向斜交織物。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H為將鋼針置換成Z向纖維棒,即得三向斜交織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18203.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