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菱沸石-紅磷協同阻燃劑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817141.1 | 申請日: | 2016-09-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279930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17 |
| 發明(設計)人: | 徐會君;李森;王清濤;杜慶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8L23/06 | 分類號: | C08L23/06;C08K9/12;C08K3/02;C08K3/3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5086 山東省淄博***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菱沸石 紅磷 協同阻燃劑 制備 發明制備工藝 石英管反應器 紅磷阻燃劑 單獨使用 隔絕空氣 加熱保溫 離子交換 溶液混合 阻燃性能 氫氣 磷化氫 質量比 阻燃劑 孔道 洗滌 過濾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菱沸石?紅磷協同阻燃劑的制備方法,所述方法將菱沸石與一定量0.1mol/L的NiCl2溶液混合,在60℃下離子交換30?120min后,過濾、洗滌、干燥,然后放在石英管反應器中,在400?450℃下通入氫氣30?90min,之后在410?440℃下通入磷化氫2?10h,最后將樣品在隔絕空氣的反應容器內在260?290℃下加熱保溫10?60min,得到孔道內負載4?32%(質量比)紅磷的菱沸石?紅磷協同阻燃劑。本發明制備工藝較簡單,解決了單獨使用紅磷阻燃劑存在的不足,制備的阻燃劑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阻燃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菱沸石-紅磷協同阻燃劑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健康環保意識的增強,尋求環保、低毒、高效、多功能的阻燃劑已成為阻燃劑行業的必然趨勢。超細化技術、微膠囊化技術、復配技術、交聯技術等阻燃新技術正在不斷發展。
在現代阻燃技術中,阻燃劑的復配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復配就是利用阻燃劑之間的相互作用,以提高阻燃性能,即阻燃劑的協同效應。具有協同效應的阻燃體系阻燃效果好,阻燃性能增強,既可以阻燃又可以抑煙,還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應用范圍廣,成本低,能顯著提高經濟效益,是實現阻燃劑無鹵化的有效途徑之一。紅磷與其他阻燃劑并用時,具有顯著的阻燃增效作用。
無機阻燃劑具有穩定性好、無毒或低毒、腐蝕性小、價格低廉等特點,但其阻燃效率低,通常需要大量添加才能有較好的阻燃效果。因此,在提高制品阻燃性能的同時,其加工性能變差,力學性能大幅下降,嚴重影響產品的質量。研究表明:阻燃劑的粒度越小,在基材中分散度越大,阻燃效果越好。近年來,納米技術發展迅速,納米材料得到廣泛應用,現在使用的阻燃劑粒徑一般在微米級,如果降低到納米級,阻燃效果將顯著提高,阻燃劑的添加量將大幅度降低,可解決材料阻燃性能與力學性能之間的矛盾。
磷系阻燃劑由于其高效、低毒、低煙成為阻燃劑的熱門材料,尤其紅磷是一種優良的阻燃劑,其阻燃機理為:受熱分解,形成具有極強脫水性的偏磷酸,從而使燃燒的聚合物表面炭化,炭化層一方面可減少可燃氣體的放出,另一方面還具有吸熱作用;另外,紅磷與氧形成PO·自由基進入氣相后,可捕捉大量H·、HO·自由基。但紅磷在使用時,存在以下問題:易燃,易爆炸,與空氣長期接觸會放出劇毒PH3氣體;本身為紅色,易使制品著色;容易吸水,與聚合物兼容性差。上述缺點嚴重限制了紅磷的直接應用。將紅磷經微膠囊化技術處理,可克服紅磷性能上的上述缺點,消除紅磷在貯運、生產、加工過程中的隱患:二是可以白度化,以淡化紅磷的顏色,拓寬紅磷的應用范圍;三是可改善與基材的相容性,減小對基材物理力學性能的影響;四是可通過對囊材的選擇,實現多種阻燃元素(阻燃劑)的復配,提高阻燃抑煙效能。杜龍超等研究了水滑石和紅磷微膠囊對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協同阻燃效果(Longchao Du, Baojun Qu and Zhenjin Xu. Flammability characteristics andsynergistic effect of hydrotalcite with microencapsulated red phosphorus inhalogen-free flame retardant EVA composite. 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91 (2006) 995-1001.)。雖然紅磷微膠囊的阻燃效果不錯,但是其制備工藝較復雜,阻燃劑顆粒大小不易控制,限制了其廣泛的使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理工大學,未經山東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1714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