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治療偏頭痛的中藥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816564.1 | 申請日: | 2016-09-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121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20 |
| 發明(設計)人: | 高忠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淄博夸克醫藥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88 | 分類號: | A61K36/8988;A61P25/06;A61K35/6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5086 山東省淄博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治療 偏頭痛 中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偏頭痛的中藥。
背景技術
偏頭痛是一類發作性且常為單側的搏動性頭痛。在美國,偏頭痛造成的社會經濟負擔為10~17億美元。在我國也有大量患者因偏頭痛而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多數患者有家族史。頭痛可出現于圍繞頭或頸部的任何部位,可位顳側、額部、眶部。多為單側痛,也可為雙側痛,甚至發展為全頭痛,其中單側痛者約占2/3。頭痛性質往往為搏動性痛,但也有的患者描述為鉆痛。疼痛程度往往為中、重度痛,甚至難以忍受。往往是晨起后發病,逐漸發展,達高峰后逐漸緩解。偏頭痛先兆可不伴頭痛出現,稱為偏頭痛等位癥。多見于兒童偏頭痛。有時見于中年以后,先兆可為偏頭痛發作的主要臨床表現而頭痛很輕或無頭痛。也可與頭痛發作交替出現,可表現為閃光、暗點、腹痛、腹瀉、惡心、嘔吐、復發性眩暈、偏癱、偏身麻木及精神心理改變。如兒童良性發作性眩暈、前庭性梅尼埃病、成人良性復發性眩暈。有跟蹤研究顯示,為數不少的以往診斷為梅尼埃病的患者,其癥狀大多數與偏頭痛有關。
本發明所涉及藥材研究現狀如下:
川芎【別名】芎藭、小葉川芎。【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莖。夏季當莖上的節盤顯著突出,并略帶紫色時采挖,除去泥沙,曬后炕干,再去須根。【性味】辛,溫。【歸經】 歸肝、膽、心包經。【功能主治】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25g。【注意】 陰虛火旺,上盛下虛及氣弱之人忌服。【摘錄】《中華本草》。
葛根【別名】葛藤、粉葛、干葛、葛麻藤。【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野葛多趁鮮切成厚片或小塊;干燥;甘葛藤習稱“粉葛”,多除去外皮,用硫黃熏后,稍干,截段或再縱切兩半,干燥。【性味】甘、辛,涼。【歸經】歸脾、胃經。【功能主治】解肌退熱,生津,透疹,升陽止瀉。用于外感發熱頭痛、項背強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泄瀉;高血壓頸項強痛。【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注意】不可多服,恐損胃氣。夏日表虛汗多尤忌。【摘錄】《中華本草》。
延胡【別名】玄胡素、元胡、延胡索。【來源】本品為罌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塊莖。夏初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洗凈,置沸水中煮至恰無白心時,取出,曬干。【性味】 辛、苦,溫。【歸經】歸肝、脾經。【功能主治】活血,利氣,止痛。用于胸脅、脘腹疼痛,經閉痛經,產后瘀阻,跌撲腫痛。【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注意】 孕婦慎用。【摘錄】《中華本草》。
牛膝【別名】懷牛膝、牛髁膝、山莧菜、對節草、紅牛膝、杜牛膝、土牛膝[野生品]。【來源】本品為莧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冬季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捆成小把,曬至干皺后,將頂端切齊,曬干。【性味】苦、酸,平。【歸經】 歸肝、腎經。【功能主治】 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無力,經閉癥瘕,肝陽眩暈。【用法用量】內服:煎湯,4.5~9g。【注意】孕婦慎用。【摘錄】《中華本草》。
地龍【別名】蚯蚓、蛐蟮、曲蟲、土蟺、赤蟲。【來源】本品為巨蚓科動物參環毛蚓、通俗環毛蚓、威廉環毛蚓或櫛盲環毛蚓的干燥體。前一種習稱“廣地龍”,后三種習稱“滬地龍”。廣地龍春季至秋季捕捉,滬地龍夏季捕捉,及時剖開腹部,除去內臟及泥沙,洗凈,曬干或低溫干燥。【性味】 咸,寒。【歸經】歸肝、脾、膀胱經。【功能主治】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用于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痹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尿少水腫,高血壓。【用法用量】內服:煎湯,4.5-9g。【注意】 脾胃虛寒不宜服,孕婦禁服。【摘錄】《中華本草》。
細辛【別名】小辛,細草,少辛,獨葉草、金盆草,山人參。【來源】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漢城細辛或華細辛的干燥全草。前二種習稱“遼細辛”。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去泥沙,陰干。【性味】 辛,溫。【歸經】歸心、肺、腎經。【功能主治】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鼻淵,風濕痹痛,痰飲喘咳。【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g。【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摘錄】《中華本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淄博夸克醫藥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淄博夸克醫藥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1656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中藥組合物
- 下一篇:一種用于治療慢性腎炎血尿的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