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碳鋼增碳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815116.X | 申請日: | 2016-09-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399632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8 |
| 發明(設計)人: | 朱萬軍;齊江華;王春鋒;沈繼勝;楊成威;張劍君;彭著剛;孫偉;曹同友;陳俊孚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鋼鐵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C7/06 | 分類號: | C21C7/06;C21C7/072;C21C7/0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漢永嘉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鐘鋒 |
| 地址: | 430083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增碳 高碳鋼 增碳劑 脫氧 轉爐 鋼水潔凈度 成分控制 加鋁脫氧 精煉過程 脫氧產物 合金化 均勻性 出鋼 碳線 喂入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碳鋼增碳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轉爐高碳鋼出鋼時,先添加少量增碳劑脫氧增碳,再進行合金化,然后再添加大量增碳劑增碳;LF到站加鋁脫氧,并根據前工序成分喂入碳線進行增碳。本發明中,通過轉爐前期少量增碳脫氧以及后期大量增碳,并在精煉過程進行精確增碳,解決了高碳鋼碳成分控制不穩的問題,減少了脫氧產物的生成,確保了高碳鋼碳成分的均勻性和穩定性,提高了高碳鋼鋼水潔凈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煉鋼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在轉爐出鋼和精煉過程中對高碳鋼進行增碳的方法。
背景技術
高碳鋼主要用于制造工具、刃具、鋸片、彈簧、齒輪等特殊鋼,這類鋼需要有良好的強度、韌性、硬度、耐磨性、疲勞性和回火穩定性。碳是提高鋼材強度和硬度的主要元素,碳含量的波動會對產品的強度和硬度造成較大影響。另外,鋼水潔凈度(P、S、O及夾雜物等)對高碳鋼的加工和使用性能也有著重要影響。為提高碳控穩定性,提高鋼水潔凈度,一般在轉爐出鋼時加入脫氧劑進行脫氧和合金化,當鋼中[O]脫至一定范圍后,再加入大量增碳劑增碳,LF爐再進行脫氧、造渣和合金化,對碳成分進行微調,并去除鋼中夾雜。該方法采用脫氧后增碳,會導致大量脫氧產物殘留鋼中,對鋼水潔凈度有影響,同時,出鋼后期大量加入增碳劑會使增碳劑熔化不好,導致碳成分不均,影響精煉增碳,造成碳成分波動較大。
申請號為CN200910211433.0的中國專利公布了一種鋼水脫氧增碳方法和煉鋼方法,該方法在出鋼時先向鋼包中加入增碳劑,然后加入脫氧劑,先加入的增碳劑一方面調整鋼中碳含量,另一方面利用氧化產生的CO氣體對鋼水進行攪拌,促進脫氧合金化,脫氧增碳后得到的鋼水進行爐外精煉。該方法雖能減少夾雜物的生成,但出鋼初期加入大量增碳劑會產生大量CO氣泡,使鋼液面急劇“沸騰”,嚴重時造成噴濺。
申請號為CN201010556238.4的中國專利公布了一種中高碳鋼的冶煉生產工藝方法,在整個出鋼依次加入硅鋁鈣合金,低熔點合成渣和合金化合金,在整個出鋼時間的2/3時所有合金加完;出鋼結束后鋼水吹Ar,然后進行澆鑄。該方法不采用LF精煉,主要解決煉鋼快節奏生產中精煉處理能力不足問題。采用該方法可生產普通高碳鋼,對鋼水潔凈度要求較高的高碳鋼并不合適。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提供一種生產高品質高碳鋼的增碳方法,以解決目前高碳鋼碳成分不夠穩定和鋼水潔凈度偏低的問題。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高碳鋼增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在轉爐高碳鋼出鋼時,先添加少量增碳劑脫氧增碳,再進行合金化,然后再添加大量增碳劑增碳,具體是:
(1-1) 出鋼1/4時,添加≤2.5kg/t鋼的增碳劑進行脫氧增碳;
(1-2) 出鋼1/3時,根據鋼水成分添加合金進行合金化,出鋼1/2時添加大量增碳劑增碳,并添加1.5-4.0kg/t鋼的石灰和0.5-1.2kg/t鋼的精煉渣,出鋼至2/3時,所有合金添加完;
(1-3) 轉爐出鋼增碳量達到目標值85%以上;
(2) 鋼包到氬站吹氬攪拌3-5min,吹氬強度為0.15-0.75Nm3/(h·t);
(3) LF到站加鋁脫氧,并根據前工序成分喂入碳線進行增碳,增碳量為0.1-0.8Kg/t鋼;
(4) 增碳結束后采用大氬氣量攪拌,吹氬強度為0.15-0.75Nm3/(h·t),并加熱造渣;
(5) 對鋼水進行合金化,并根據目標值喂入適量碳線增碳;
(6) 調碳結束后,軟吹氬8min以上,吹氬強度為0.03-0.06Nm3/(h·t),確保成分均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鋼鐵有限公司,未經武漢鋼鐵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1511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