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串珠狀地震響應特征聚焦尋優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807449.8 | 申請日: | 2016-09-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97143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12 |
| 發明(設計)人: | 許凱;唐金良;王世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V1/30 | 分類號: | G01V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創畢升專利事務所 11218 | 代理人: | 孫向民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串珠 地震 響應 特征 聚焦 方法 系統 | ||
公開了一種串珠狀地震響應特征聚焦尋優方法及系統。該方法可以包括:基于疊前時間偏移速度模型,進行速度替換,獲得多個替換偏移速度體;基于所述多個替換偏移速度體,進行疊前時間偏移,獲得多個疊后數據體;基于地震資料中串珠狀地震響應特征,選取三維立方體窗口;基于所述多個疊后數據體,獲得多個疊后數據體在所述三維立方體窗口中的統計瞬時振幅;以及基于所述統計瞬時振幅,獲得最優偏移速度和最優地震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地震勘探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串珠狀地震響應特征聚焦尋優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在地震勘探領域,針對碳酸鹽巖非常規儲層,常發育大型溶洞,在地震剖面上表現為串珠狀地震響應特征,“串珠”成像與偏移速度模型密切相關,當偏移速度偏大時,“串珠”往上翹且能量較弱;當偏移速度偏小時,“串珠”則往下彎且能量較弱;當偏移速度正好時,則“串珠”最收斂且能量最強。而由于常規速度譜的拾取,網格較大,導致偏移速度模型不準確,因此“串珠”也常常出現上翹或下彎的現象,“串珠”成像不準確,不利于后續的鉆井及進一步的儲層預測。針對碳酸鹽巖非常規儲層“串珠”不收斂的問題,現有技術一般采用最小二乘偏移進行成像,以期達到“串珠”收斂。
發明人發現采用最小二乘偏移進行成像技術計算耗費較大,十分依賴初始模型且收斂極易陷入局部極值,導致串珠狀地震響應特征始終不收斂;全波形反演亦面臨同樣的問題。因此,有必要開發一種能夠提高儲層預測精度的串珠狀地震響應特征聚焦尋優方法及系統。
公開于本發明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加深對本發明的一般背景技術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串珠狀地震響應特征聚焦尋優方法及系統,其能夠通過對目的層的偏移速度替換進行連續疊前時間偏移,得到不同成像效果的偏移剖面,進一步根據振幅能量差異,得到最優偏移速度和最優地震道,從而提高儲層預測的精度和鉆井的成功率。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種串珠狀地震響應特征聚焦尋優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基于疊前時間偏移速度模型,進行速度替換,獲得多個替換偏移速度體;基于所述多個替換偏移速度體,進行疊前時間偏移,獲得多個疊后數據體;基于地震資料中串珠狀地震響應特征,選取三維立方體窗口;基于所述多個疊后數據體,獲得多個疊后數據體在所述三維立方體窗口中的統計瞬時振幅;以及基于所述統計瞬時振幅,獲得最優偏移速度和最優地震道。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種串珠狀地震響應特征聚焦尋優系統,所述系統可以包括:用于基于疊前時間偏移速度模型,進行速度替換,獲得多個替換偏移速度體的單元;用于基于所述多個替換偏移速度體,進行疊前時間偏移,獲得多個疊后數據體的單元;用于基于地震資料中串珠狀地震響應特征,選取三維立方體窗口的單元;用于基于所述多個疊后數據體,獲得多個疊后數據體在所述三維立方體窗口中的統計瞬時振幅的單元;以及用于基于所述統計瞬時振幅,獲得最優偏移速度和最優地震道的單元。
本發明的方法和裝置具有其它的特性和優點,這些特性和優點從并入本文中的附圖和隨后的具體實施例中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將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圖和隨后的具體實施例中進行詳細陳述,這些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共同用于解釋本發明的特定原理。
附圖說明
通過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示例性實施例進行更詳細的描述,本發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優勢將變得更加明顯,其中,在本發明示例性實施例中,相同的參考標號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串珠狀地震響應特征聚焦尋優方法的步驟的流程圖。
圖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沿層速度替換示意圖。
圖3a-圖3i分別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沿層速度替換疊前時間偏移剖面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術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0744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