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壓電致動器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801661.3 | 申請日: | 2016-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234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08 |
| 發明(設計)人: | 陳世昌;黃啟峰;韓永隆;廖家淯;陳壽宏;黃哲威;廖鴻信;陳朝治;程政瑋;張英倫;張嘉豪;李偉銘 | 申請(專利權)人: |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B45/047 | 分類號: | F04B45/047;F04B39/10;H02N2/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喻學兵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市***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壓電 致動器 | ||
【技術領域】
本案是關于一種壓電致動器,尤指一種適用于微型超薄且靜音的微型流體控制裝置的壓電致動器。
【背景技術】
目前于各領域中無論是醫藥、電腦科技、打印、能源等工業,產品均朝精致化及微小化方向發展,其中微泵、噴霧器、噴墨頭、工業打印裝置等產品所包含的流體輸送結構為其關鍵技術,是以,如何借創新結構突破其技術瓶頸,為發展的重要內容。
舉例來說,于醫藥產業中,許多需要采用氣壓動力驅動的儀器或設備,通常采以傳統馬達及氣壓閥來達成其氣體輸送的目的。然而,受限于此等傳統馬達以及氣體閥的結構的限制,使得此類的儀器設備難以縮小其體積,以至于整體裝置的體積無法縮小,即難以實現薄型化的目標,因此也無法裝設置可攜式裝置上或與可攜式裝置配合使用,便利性不足。此外,這些傳統馬達及氣體閥于作動時亦會產生噪音,令使用者焦躁,導致使用上的不便利及不舒適。
因此,如何發展一種可改善上述已知技術缺失,可使傳統采用氣壓動力驅動的儀器或設備達到體積小、微型化且靜音,進而達成輕便舒適的可攜式目的的微型流體控制裝置及其所采用的壓電致動器,實為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案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可攜式或穿戴式儀器或設備中的微型流體控制裝置及其所采用的壓電致動器,借由壓電致動器高頻作動產生的流體波動,于設計后的流道中產生壓力梯度,而使流體高速流動,且透過流道進出方向的阻抗差異,將流體由吸入端傳輸至排出端,俾解決已知技術的采用氣壓動力驅動的儀器或設備所具備的體積大、難以薄型化、無法達成可攜式的目的,以及噪音大等缺失。
為達上述目的,本案的一較廣義實施態樣為提供一種壓電致動器,包含有一懸浮板、一壓電陶瓷板、一外框以及至少一支架,該懸浮板為正方形的結構,且可由一中心部到一外周部彎曲振動,該壓電陶瓷板為正方形的結構,具有不大于該懸浮板邊長的邊長,貼附于該懸浮板的一第一表面上,用以施加電壓以驅動該懸浮板彎曲振動,該外框環繞設置于該懸浮板之外側,以及至少一支架連接于該懸浮板與該外框之間,以提供彈性支撐,其中該支架包括有一梁部,設置于該懸浮板與該外框之間的一間隙中,其設置的方向是平行于該外框及該懸浮板,一懸浮板連接部,連接于該梁部與該懸浮板之間,以及一外框連接部,連接于該梁部與該外框之間,并與該懸浮板連接部彼此相對應、且設置于同一軸線上。
【附圖說明】
圖1A為本案為較佳實施例的微型氣壓動力裝置的正面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1B為圖1A所示的微型氣壓動力裝置的正面組合結構示意圖。
圖2A為圖1A所示的微型氣壓動力裝置的背面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2B為圖1A所示的微型氣壓動力裝置的背面組合結構示意圖。
圖3A為圖1A所示的微型氣壓動力裝置的壓電致動器的正面組合結構示意圖。
圖3B為圖1A所示的微型氣壓動力裝置的壓電致動器的背面組合結構示意圖。
圖3C為圖1A所示的微型氣壓動力裝置的壓電致動器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4A至圖4C為壓電致動器的多種實施態樣示意圖。
圖5A至圖5E為圖1A所示的微型氣壓動力裝置的微型流體控制裝置的局部作動示意圖。
圖6A為圖1A所示的微型氣壓動力裝置的集氣板與微型閥門裝置的集壓作動示意圖。
圖6B為圖1A所示的微型氣壓動力裝置的集氣板與微型閥門裝置的卸壓作動示意圖。
圖7A至圖7E為圖1A所示的微型氣壓動力裝置的集壓作動示意圖。
圖8為圖1A所示的微型氣壓動力裝置的降壓或是卸壓作動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體現本案特征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后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案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案的范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示在本質上是當作說明之用,而非架構于限制本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80166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