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三種流體換熱的換熱器芯部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794730.2 | 申請日: | 2016-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821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09 |
| 發明(設計)人: | 韓芳明;李雪梅;崔慶龍;肖波;劉俊秀;劉瑩;王文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航天海鷹(哈爾濱)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D9/00 | 分類號: | F28D9/00;F28F3/04;F28F3/08;F28F19/00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陽光惠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23211 | 代理人: | 樊錦標 |
| 地址: | 150028 黑***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流體 換熱器 | ||
1.一種用于三種流體換熱的換熱器芯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個蓋板(1)、第一蝕刻板片(2)、第二蝕刻板片(3)、成型板片(4)和隔板(5);所述成型板片(4)和隔板(5)構成結構單元A,所述第一蝕刻板片(2)和第二蝕刻板片(3)構成結構單元B;所述結構單元A與結構單元B在兩個蓋板(1)之間交替疊置;所述第一蝕刻板片(2)的非蝕刻面和第二蝕刻板片(3)的蝕刻面相對接;所述第一蝕刻板片(2)的蝕刻面與相鄰結構單元A的隔板(5)相對接;所述成型板片(4)的一面與隔板(5)相對接,另一面與相鄰結構單元B的第二蝕刻板片(3)的非蝕刻面相對接;所述蓋板(1)與成型板片(4)之間設有隔板(5);所述蓋板(1)與第一蝕刻板片(2)之間設有隔板(5);所述兩個蓋板(1)、第一蝕刻板片(2)、第二蝕刻板片(3)、成型板片(4)和隔板(5)加工成一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換熱器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蝕刻板片(2)、第二蝕刻板片(3)和成型板片(4)的流道為直流道或曲折流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新型換熱器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道和曲折流道均為平行通道或翅片組成的通道。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新型換熱器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蝕刻板片(2)、第二蝕刻板片(3)和成型板片(4)的流道均包括換熱流道和導流道;所述導流道連接換熱流道并延伸至板片的邊緣;所述換熱流道和導流道構成直線形、之字形或Z字形流道。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換熱器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蝕刻板片(2)、第二蝕刻板片(3)的流體進出口沿板片的四周任意方向布置;所述成型板片(4)的流體進出口沿板片的四周任意方向布置;所述第一蝕刻板片(2)、第二蝕刻板片(3)和成型板片(4)的流體進出口之間相互錯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換熱器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板片(4)的截面呈多個“幾”字形直線排列的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換熱器芯部,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成型板片(4)兩端設有兩個擋板(6)。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換熱器芯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個蓋板(1)、第一蝕刻板片(2)、第二蝕刻板片(3)、成型板片(4)、隔板(5)、擋板(6);所述成型板片(4)和隔板(5)構成結構單元A,所述第一蝕刻板片(2)和第二蝕刻板片(3)構成結構單元B;所述結構單元A與結構單元B在兩個蓋板(1)之間交替疊置;所述第一蝕刻板片(2)的非蝕刻面和第二蝕刻板片(3)的蝕刻面相對接;所述第一蝕刻板片(2)的蝕刻面與相鄰結構單元A的隔板(5)相對接;所述成型板片(4)的一面與隔板(5)相對接,另一面與相鄰結構單元B的第二蝕刻板片(3)的非蝕刻面相對接;所述蓋板(1)與成型板片(4)之間設有隔板(5);所述蓋板(1)與第一蝕刻板片(2)之間設有隔板(5);每個所述成型板片(4)兩端設有兩個擋板(6);所述兩個蓋板(1)、第一蝕刻板片(2)、第二蝕刻板片(3)、成型板片(4)、隔板(5)和擋板(6)加工成長方體;所述成型板片(4)呈長方形,其流道的進出口設置在長方形的長邊上;所述第一蝕刻板片(2)和第二蝕刻板片(3)均呈長方形,它們的流道的進出口均設置在長方形的寬邊且相互錯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航天海鷹(哈爾濱)鈦業有限公司,未經航天海鷹(哈爾濱)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794730.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換熱器芯部
- 下一篇:超薄復合材料相變抑制傳熱板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