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鈮酸鋰晶體納米疇結構的制備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766947.2 | 申請日: | 2016-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283194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17 |
| 發明(設計)人: | 張國權;王曉杰;薄方;陳璟;陳紹林;孔勇發;許京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開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2F1/355 | 分類號: | G02F1/35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071***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疇結構 制備 鈮酸鋰晶體 熱處理 制備裝置 摻鎂鈮酸鋰晶體 同成分鈮酸鋰 百納米量級 百微米量級 極化技術 技術難題 鐵電晶體 疇工程 批量化 極化 疇壁 切向 | ||
1.一種鈮酸鋰晶體納米疇結構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利用極化技術,在鈮酸鋰晶體中構造出具有相反極化方向的極化區域,從而在鈮酸鋰晶體中形成疇壁結構;
步驟(2):將鈮酸鋰晶體置于高溫爐中進行熱處理,其中熱處理溫度高于80℃,時間不超過2小時;
步驟(3):對熱處理后的鈮酸鋰晶體進行二次極化,其中所述二次極化需要在鈮酸鋰晶體冷卻至室溫后方可進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鈮酸鋰晶體納米疇結構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所述的鈮酸鋰晶體為Z切向的鈮酸鋰晶體,鈮酸鋰晶體為同成分鈮酸鋰晶體,或摻鎂鈮酸鋰晶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鈮酸鋰晶體納米疇結構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所述的極化方式為液體電極,或固體電極。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鈮酸鋰晶體納米疇結構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的二次極化使用液體電極或固體電極。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鈮酸鋰晶體納米疇結構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所述的二次極化采用背向極化技術,或采用前向極化技術;采用背向極化技術時,高壓電源正極與鈮酸鋰晶體-Z面電極相連,高壓電源負極與鈮酸鋰晶體+Z面相連;采用正向極化技術時,高壓電源正極與鈮酸鋰晶體+Z面電極相連,高壓電源負極與鈮酸鋰晶體-Z面相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開大學,未經南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766947.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