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復位電路檢測系統和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761161.1 | 申請日: | 2016-08-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324483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30 |
| 發明(設計)人: | 張士前 | 申請(專利權)人: | 歌爾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28 | 分類號: | G01R31/28 |
| 代理公司: | 青島聯智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邵新華 |
| 地址: | 266104 山東省青島***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位電路 檢測 存儲單元 復位信號 檢測系統 復位 復位信號輸入 測試 比較單元 成功信號 存儲測試 高度集成 檢測結果 接收測試 接收單元 輸出復位 硬件限制 智能化 受限 預設 匹配 存儲 芯片 指令 計算機 應用 保證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復位電路檢測系統,包括:接收單元,用于接收測試指令;至少一個復位信號輸入單元,用于輸入復位信號;存儲單元,用于存儲至少一個檢測設定值并在復位電路復位后存儲測試值;比較單元,用于在復位電路復位后,將存儲單元中的測試值與至少一個檢測設定值進行比較;當所述存儲單元中的測試值與檢測設定值匹配時,輸出復位成功信號。本發明同時提供一種復位電路檢測方法。本發明對于不同的芯片和子系統,可以通過計算機便捷地調整復位信號,檢測設定值和預設值,從而保證復位電路檢測方法可以應用于不同檢測環境,不受限于高度集成的復位電路的硬件限制,智能化程度高,檢測結果準確。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復位電路檢測系統和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硬件芯片中的復位電路的作用是指在電源接通的條件下,將芯片中的內存、寄存器、或者整體工作狀態恢復到一種確定的、可控的模式,從而進行下一步的操作。大多數的硬件芯片中,復位電路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于一個復雜的電子系統來說,其中的每一個芯片或者每一個子系統,也應該都設置有復位電路,確保可以通過一個或多個外加的復位信號,使得整個系統,或者其中某一個子系統或者芯片可以正常初始化。
由于現有技術中,硬件芯片的復位電路的檢測還沿用人工測試的方式,通常是在芯片外部增加外加電路,輸出信號并檢測復位電路是否正常。這種方式存在以下問題:一方面必須在流水線上增加一個檢測工位和至少一名檢測人員,另一方面人工檢測的漏檢率高,很難保證檢測精度。實際上,復位電路集成到芯片中已經是一項比較成熟的技術,出于節省成本的考慮,現有技術中很多廠家都忽略了對復位電路的出廠測試。但是,復位電路的可靠性決定了產品處于不穩定的情況下極端外部環境中的恢復工作能力,如果不經過出廠檢測,一旦出現問題,檢測維修時的很難及時察覺,容易導致電子系統整體故障,嚴重影響用戶體驗。
因此,綜上所述,現有技術中缺少一種可以有效、快速檢測硬件芯片中復位電路的系統和一種檢測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智能系統,可以有效、快速自動檢測硬件芯片或電子系統中集成的復位電路的檢測系統。
一種復位電路檢測系統,包括:
接收單元,用于接收測試指令;
至少一個復位信號輸入單元,用于輸入復位信號;
存儲單元,用于存儲至少一個檢測設定值并在復位電路復位后存儲測試值;
比較單元,用于在復位電路復位后,將存儲單元中的測試值與至少一個檢測設定值進行比較;
當所述存儲單元中的測試值與檢測設定值匹配時,輸出復位成功信號。
進一步的,還包括設定單元,所述設定單元用于在接收測試指令后,將存儲單元中的預設值設定為檢測設定值。
為了準確甄別芯片復位電路故障,在復位電路復位后,如果存儲單元中的測試值與檢測設定值不匹配,則將測試值與預設值比較,當所述測試值與預設值不匹配時,輸出復位失敗信號。
為了準確記錄檢測結果,自動輸出統計報表,還包括至少一個記錄單元,所述記錄單元用于記載復位成功信號和/或復位失敗信號。
采用本發明所公開的復位電路檢測系統,通過自動接收測試指令、軟件生成的復位信號,并通過存儲單元和比較單元將復位電路的實際工作狀態的預設工作狀態進行對比,使得芯片或電子設備的硬件復位電路能夠實現全部自動化測試并自動輸出測試結果,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穩定性的同時,避免了增加人力成本,是一種智能化程度高的高效測試系統。
本發明同時公開了一種復位電路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接收測試指令;
設定檢測設定值并儲存;
生成復位信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歌爾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歌爾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76116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