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架結構BIM模型建模設計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752703.9 | 申請日: | 2016-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32658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29 |
| 發明(設計)人: | 王建;農興中;史海歐;葉春;王光裕;何建梅;郭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44100 廣州新諾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羅毅萍<國際申請>=<國際公布>=<進入 |
| 地址: | 51001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架結構 下部結構 三維模型 上部結構 線路里程 三維 全生命周期 三維可視化 縱斷面數據 標準結構 初始模型 輪廓參數 模型建模 線路平面 運營維護 位平面 中心點 放樣 掃掠 數據庫 直觀 | ||
本發明公開一種高架結構BIM模型建模設計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基于提取的線路平面和縱斷面數據,生成空間三維線路;S2、提取墩位平面中心點的位置和其對應的下部結構類型,生成對應的墩下部結構各構件的初始模型,進而生成下部結構三維模型;S3、提取各線路里程點對應的上部標準結構輪廓參數,生成各線路里程點的最終上部結構輪廓,然后基于空間三維線路掃掠放樣生成上部結構三維模型;S4、生成高架結構的完整BIM模型。本發明實現了高架結構設計的三維可視化,生成的模型形象直觀,且易于修改。此外,本發明建立起了高架結構全生命周期數據庫,可為后期運營維護提供更多依據。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高架設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架結構BIM模型建模設計方法。
背景技術
在國內公路、輕軌、市政等基礎交通建設當中,目前其高架結構常用的設計方法為:(1)利用高架結構線路平面,結合地形、規劃路網等控制因素布置下部結構,生成高架結構設計平面圖;(2)利用高架結構線路縱斷面,結合平面設計、構造尺寸等信息布置橋梁上下部結構,生成高架結構設計立面圖。
很明顯看出,上述的高架結構的設計方法仍然停留在二維設計階段,其存在以下缺點和局限:(1)設計成果為二維圖紙,無法如三維模型那樣直觀;(2)平面圖和立面圖屬于相對割裂的兩個部分,無法做到聯動修改,在設計過程中,若線路變化或者設計局部調整時,需要同時對平面圖和立面圖進行修改,工作量巨大。而且,當前也沒有一款合適的設計軟件可直接用于高架結構的設計當中,以解決當前存在的技術問題。
BIM(建筑信息模型)作為一種新興的建筑模型設計方法,其具有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和可出圖性等優異特點。但是,BIM目前還處于概念模式,并未被投入到實際的工程設計當中。
因此,如何結合BIM技術尋找一種更優的高架結構設計方法,成為眾多工程設計行業人士努力研究的方向。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高架結構設計方法,其結合BIM技術實現了高架結構三維可視化,生成的模型非常直觀,而且易于對模型進行修改。
首先,對以下名詞或術語進行解釋說明:
(1)線路里程點:依據市政、軌道交通、公路等設計線路特定距離確定的位置;
(2)相減:三維操作術語,布爾求差運算。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按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一種高架結構BIM模型建模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基于提取的線路平面和縱斷面數據,生成空間三維線路;
S2、提取墩位平面中心點的位置和其對應的下部結構類型,生成對應的墩下部結構各構件的初始模型,進而生成下部結構三維模型;
S3、提取各線路里程點對應的上部標準結構輪廓參數,生成各線路里程點的最終上部結構輪廓,然后基于空間三維線路掃掠放樣生成上部結構三維模型;
S4、生成高架結構的完整BIM模型。
進一步的,在所述步驟S4后,還包括有:
S5、在高架結構的完整BIM模型中,為其中的每個結構添加非幾何信息。
進一步的,在所述步驟S5后,還包括有:
S6、根據工程需要,查詢、修改高架結構的完整BIM模型中的結構的幾何信息和/或非幾何信息。
進一步的,在步驟S1中,生成空間三維線路的子步驟包括:
S11、基于提取的線路平面和縱斷面數據,提取多個相應點的X1、Y1、Z1坐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75270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面向智能機器人的人機交互方法及裝置
- 下一篇:信號廣域發射裝置及終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