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降脂護肝中藥保健茶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610726047.5 | 申請日: | 2016-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7200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09 |
| 發(fā)明(設計)人: | 賴婷婷 | 申請(專利權)人: | 賴婷婷 |
| 主分類號: | A23F3/34 | 分類號: | A23F3/3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成立珍 |
| 地址: | 21110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降脂護肝 中藥 保健茶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降脂護肝中藥保健茶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膽固醇患者所占比重越來越大;此外,由于現代社會各方面壓力所引起的人體內分泌的不均衡使得很多人患有不同輕重程度的便秘。對于上述疾病而言,多數患者都選擇長期服用藥物進行控制,但是大多數的藥物都有一定程度的副作用。此外,咽喉炎、聲音嘶啞和咽部不適等急慢性病癥在現實生活中也都比較普遍,尤其是對于教師群體。在臨床治療中,多數都是使用抗生素和消炎藥等對其進行施治。所以,也同樣存在一定程度的副作用。
因此,現亟需一種安全且有利于調節(jié)身體的降脂護肝中藥保健茶。
發(fā)明內容
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的第一目的為提供一種口感好且能同時提供舒肝理氣、降脂的中藥保健茶;本發(fā)明的第二目的為提供該保健茶的制備方法。
技術方案:本發(fā)明的降脂護肝中藥保健茶,按重量份數計包括如下原料:棗92-134份、何首烏36-48份、茉莉花21-35份、甜葉菊11-32份、枸杞25-33份、百部31-43份。
優(yōu)選的,棗110-120份;何首烏42-46份;茉莉花26-33份;甜葉菊20-28份。
本發(fā)明制備降脂護肝中藥保健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棗、何首烏、茉莉花、甜葉菊、枸杞及百部混合后,于40~50℃干燥16~24小時,將干燥后的何首烏粉碎,得顆粒度為可通過40~60目篩的顆粒,將干燥的棗、茉莉花、甜葉菊、枸杞及百部粉碎,得顆粒度為可通過40~60目篩的顆粒,將粉碎后的顆粒混合消毒,包裝即可。
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顯著優(yōu)點為:該降脂護肝中藥保健茶不僅口感清香甘醇,而且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能具有降脂、保肝明目的功效,無需添加防腐劑即可保存一段時期;同時,本發(fā)明的保健茶性狀較為溫和,即便在大量飲用情況下也不會對人體構成傷害,可作為日常飲品長期飲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原料:棗110份、何首烏42份、茉莉花26份、甜葉菊20份、枸杞25份、百部31份。
制備方法:將棗、何首烏、茉莉花、甜葉菊、枸杞及百部混合后,于40℃干燥16小時,將干燥后的何首烏粉碎,得顆粒度為可通過40目篩的顆粒,將干燥的棗、茉莉花、甜葉菊、枸杞及百部粉碎,得顆粒度為可通過40目篩的顆粒,將粉碎后的顆粒混合消毒,包裝即可。
實施例2
原料:棗120份、何首烏46份、茉莉花33份、甜葉菊28份、枸杞33份、百部43份。
制備方法:將棗、何首烏、茉莉花、甜葉菊、枸杞及百部混合后,于50℃干燥24小時,將干燥后的何首烏粉碎,得顆粒度為可通過60目篩的顆粒,將干燥的棗、茉莉花、甜葉菊、枸杞及百部粉碎,得顆粒度為可通過60目篩的顆粒,將粉碎后的顆粒混合消毒,包裝即可。
實施例3
原料:棗92份、何首烏36份、茉莉花21份、甜葉菊11份、枸杞25份、百部31份。
制備方法:將棗、何首烏、茉莉花、甜葉菊、枸杞及百部混合后,于40℃干燥16小時,將干燥后的何首烏粉碎,得顆粒度為可通過40目篩的顆粒,將干燥的棗、茉莉花、甜葉菊、枸杞及百部粉碎,得顆粒度為可通過40目篩的顆粒,將粉碎后的顆粒混合消毒,包裝即可。
實施例4
原料:棗134份、何首烏48份、茉莉花35份、甜葉菊32份、枸杞33份、百部43份。
制備方法:將棗、何首烏、茉莉花、甜葉菊、枸杞及百部混合后,于50℃干燥24小時,將干燥后的何首烏粉碎,得顆粒度為可通過60目篩的顆粒,將干燥的棗、茉莉花、甜葉菊、枸杞及百部粉碎,得顆粒度為可通過60目篩的顆粒,將粉碎后的顆粒混合消毒,包裝即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賴婷婷,未經賴婷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72604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