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應用于手機天線端的功放模塊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610725216.3 | 申請日: | 2016-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130492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0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陳雪軍;王翔昊;孫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新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3F3/20 | 分類號: | H03F3/20;H03F1/4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鄭晶 |
| 地址: | 211100 江蘇省南京***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應用于 手機 天線 功放 模塊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手機通訊前端的功放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手機天線端的功放模塊。
背景技術
功放模塊傳統(tǒng)的偏置電路可以由CMOS、BIHEMT、BIFET,甚至HBT only的技術實現(xiàn),通常的設計以簡單的電流鏡為骨架,采用回路或者開路的多種結構,根據(jù)廠家的工藝對獨立的設計進行優(yōu)化,目前常見的偏置電路如圖1中所示的開路偏置電路以及圖2中所示的回路偏置電路。
為了提高某個功率或某窄帶的線性度,設計者也會刻意引入RF信號對功率管進行調(diào)制,通常的引入方式是簡單直接的引入部分RF信號進入偏置電路的晶體管,帶來的缺點是由于針對性太強,導致功放模塊所適用的頻率和功率范圍很窄,補償效果受到工藝參數(shù)影響很大,性能不穩(wěn)定,同時難以在大批量生產(chǎn)中保證產(chǎn)品的重復性和一致性。
發(fā)明內(nèi)容
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應用于手機天線端的功放模塊,能夠提高功率范圍內(nèi)功率管的增益,同時也對輸出幅度以及相位進行優(yōu)化,從而實現(xiàn)指定壓縮點輸出功率和線性度的提升以達到對效率的提升。
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的應用于手機天線端的功放模塊,包括:主信號電路和主信號偏置電路、輔信號電路和輔信號偏置電路、功率反饋電路以及輸出轉(zhuǎn)換匹配電路,主信號偏置電路為主信號電路提供偏置電壓,輔信號偏置電路為輔信號電路提供偏置電壓,功率反饋電路實時采集輔信號電路的輸出功率,并根據(jù)采集信號對主信號偏置電路和輔信號偏置電路進行調(diào)制,輸出轉(zhuǎn)換匹配電路將主信號電路和輔信號電路輸出的功率進行轉(zhuǎn)換并輸出相應的匹配信號。
進一步地,所述功率反饋電路包括設置在輔信號電路輸出端和所述輸出轉(zhuǎn)換匹配電路之間的峰值檢測電路U2以及場效應管Q5、晶體管Q3及其輔助電路;所述場效應管Q5的柵極連接峰值檢測電路U2,通過所述峰值檢測電路U2輸出的采樣電壓來控制開關狀態(tài);場效應管Q5的漏極連接所述主信號偏置電路和輔信號偏置電路,用于提供調(diào)制電壓;場效應管Q5的源極連接晶體管Q3的發(fā)射極;晶體管Q3的集電極通過電阻R5連接電源Vdd2。
其中,所述主信號電路的輸出端設置有主功率管Q1,主功率管Q1采用晶體管,主信號電路的射頻信號由電容C2進入主功率管Q1的基極,主功率管Q1的發(fā)射極接地;輔信號電路的輸出端設置有輔助功率管Q2,輔助功率管Q2采用晶體管,輔信號電路的射頻信號由電容C3進入輔助功率管Q2的基極,輔助功率管Q2的發(fā)射極接地。
其中,所述主信號偏置電路和輔信號偏置電路包括:晶體管Q4及其輔助電路,所述晶體管Q4的基極連接電阻R2的一端,電阻R2的另一端一方面通過二極管串聯(lián)電路和電容C1所形成的并聯(lián)電路接地,一方面通過電阻R3連接電源Vdd1;二極管串聯(lián)電路上設置有二極管D1和二極管D2,二極管D1的陽極連接電阻R2,陰極連接二極管D2的陽極,二極管D2的陰極接地;晶體管Q4的集電極通過電阻R4連接電源Vdd2;晶體管Q4的發(fā)射極通過電感L3和電阻R6形成的串聯(lián)電路連接主功率管Q1的基極,為主功率管Q1提供偏置電壓;晶體管Q4的發(fā)射極通過電感L1和電阻R1形成的串聯(lián)電路連接輔助功率管Q2的基極,為輔助功率管Q2提供偏置電壓;晶體管Q4的基極還連接晶體管Q3的基極,發(fā)射極還連接場效應管Q5的漏極。
其中,所述輸出轉(zhuǎn)換匹配電路包括阻抗轉(zhuǎn)換器T1和輸出匹配電路U1,阻抗轉(zhuǎn)換器T1的差分輸入的第一輸入端連接主功率管Q1的集電極,第二輸入端經(jīng)由峰值檢測電路U2連接輔助功率管Q2的集電極,差分地端通過電感L6連接電源Vdd3,電源Vdd3通過電容C4接地;阻抗轉(zhuǎn)換器T1的輸出端連接輸出匹配電路U1,另一端接地。
其中,所述輸出匹配電路U1包括電感L11、電感L12、電容C11、電容C12、電容C13;電感L11的一端設置端口P11,用于連接阻抗轉(zhuǎn)換器T1的輸出,電感L11的另一端一方面通過電容C11接地,另一方面連接電感L12的一端,電感L12的另一端一方面通過電容C12接地,另一方面連接電容C13的一端,電容C13的另一端設置端口P12,用于連接終端負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新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jīng)南京新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725216.3/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