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晶須增強海綿結構型鎳鈷鉬鉻合金高溫吸能材料的制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718166.6 | 申請日: | 2016-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245076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02 |
| 發明(設計)人: | 李建國;趙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清大銀光金屬海綿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5D3/56 | 分類號: | C25D3/56;C25D5/56;C25D15/00;C25D5/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11265 | 代理人: | 高福勇 |
| 地址: | 2772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晶 增強 海綿 結構 型鎳鈷鉬鉻 合金 高溫 材料 制備 | ||
1.一種硼酸鋁/碳化硅晶須增強的海綿結構型鎳鈷鉬鉻合金耐高溫吸能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述步驟組成:
S1.海綿結構聚乙烯模型導電化處理;
S2.海綿結構聚乙烯模型表面鎳鈷鉬鉻/硼酸鋁-碳化硅晶須復合電沉積;
S3.海綿結構聚乙烯模型去除處理;
S4.鎳鈷鉬鉻/硼酸鋁-碳化硅晶須復合材料的熱處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硼酸鋁/碳化硅晶須增強的海綿結構型鎳鈷鉬鉻合金耐高溫吸能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具體包括如下操作:
a1.導電漿料配制:將納米碳纖維、納米碳顆粒、羥乙基甲基纖維素、甲基丙烯酸、N-甲基吡咯烷酮加入到去離子水中所形成懸濁液,即為導電漿料;
a2.海綿結構聚乙烯模型導電化處理:將海綿結構聚乙烯模型充分浸入到導電漿料中,在海綿結構聚乙烯模型表面充分掛漿后,在30~50℃下干燥10~50分鐘以完成海綿結構聚乙烯模型導電化處理。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硼酸鋁/碳化硅晶須增強的海綿結構型鎳鈷鉬鉻合金耐高溫吸能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漿料中各組分的質量百分比分別為:納米碳纖維3~22%,納米碳顆粒2~18%,羥乙基甲基纖維素0.8~4%,甲基丙烯酸0.5~12%,N-甲基吡咯烷酮1.5~6%,其余為去離子水。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硼酸鋁/碳化硅晶須增強的海綿結構型鎳鈷鉬鉻合金耐高溫吸能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2具體包括如下操作:
b1.鎳鈷鉬鉻電沉積液的配制:將濃度為分析純的氨基磺酸鎳、次磷酸鎳、醋酸鎳、溴化鎳、氟化鈷、氯化鈷、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三丁酯、硫酸、檸檬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納米鉻粉、納米鉬粉、硼酸鋁晶須和碳化硅晶須依次加入到去離子水中,形成電沉積液;
b2.復合電沉積過程:將已導電化處理的海綿結構聚乙烯模型作為陰極、鎳板為陽極,在120~350mA/cm2的電流密度下進行電沉積,電沉積液溫度維持在30~60℃,電沉積時間為0.5~2小時,整個電沉積過程以超聲波攪拌。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硼酸鋁/碳化硅晶須增強的海綿結構型鎳鈷鉬鉻合金耐高溫吸能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沉積液中各組分濃度分別為氨基磺酸鎳20~100g/L、次磷酸鎳15~120g/L、醋酸鎳10~70g/L、溴化鎳2~15g/L、氟化鈷15~60g/L、氯化鈷10~50g/L、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50mL/L、磷酸三丁酯5~30mL/L、硫酸1.5~10mL/L、檸檬酸3~10g/L、十二烷基苯磺酸鈉10~40g/L、納米鉻粉20~40g/L、納米鉬粉0.5~10g/L、硼酸鋁晶須40~120g/L、碳化硅晶須30~80g/L。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硼酸鋁/碳化硅晶須增強的海綿結構型鎳鈷鉬鉻合金耐高溫吸能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具體為:
將復合電沉積完成后的海綿結構聚乙烯模型裝入電爐中并在0.1~4Mpa的氮氣氛圍保護下加溫至100~360℃,保溫10~30分鐘以使海綿結構聚乙烯模型分解去除。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硼酸鋁/碳化硅晶須增強的海綿結構型鎳鈷鉬鉻合金耐高溫吸能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4具體為:
待海綿結構聚乙烯模型分解去除完成后,將電爐溫度升高到420~580℃,保溫1.2~5小時以實現鈷原子的擴散;然后將電爐溫度升高到600~1200℃,保溫3~8小時以實現鉬原子及鈷原子的擴散,從而最終獲得硼酸鋁/碳化硅晶須增強的海綿結構型鎳鈷鉬鉻合金耐高溫吸能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清大銀光金屬海綿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山東清大銀光金屬海綿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718166.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