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實時在線監測水生植物巖溶碳匯效應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710672.0 | 申請日: | 2016-08-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12472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09 |
| 發明(設計)人: | 王培;胡清菁;白冰;黃炳惠;曹建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N33/18 | 分類號: | G01N3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楊立,付倩 |
| 地址: | 541004 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實時 在線 監測 水生植物 巖溶 效應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實時在線監測水生植物巖溶碳匯效應的新方法,屬于水生植物巖溶碳匯效應監測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針對水生植物巖溶碳匯監測主要采取水化學——流量法,即通過研究河段上、下游HCO3-濃度變化差值,計算水生植物對巖溶碳匯的轉化率。何師意等利用水化學——流量法研究貴州板寨河上、下游HCO3-濃度變化差值,計算水生植物對巖溶碳匯的轉化率(詳見何師意,康志強,李清艷,等.高分辨率實時監測技術在巖溶碳匯估算中的應用——以板寨地下河監測站為例[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11,07(03):157-161.),其主要缺陷有以下幾點:(1)巖溶水體中存在大量游離CO2,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優先利用游離CO2,然后再利用HCO3-。因此,僅通過計算上、下游HCO3-濃度變化并不能完全代表水生植物對巖溶碳匯的轉化率(詳見Wang P,Hu Q,Yang H,et al.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utilization of Ca2+,and HCO3-,in karst water by different sources of Chlorella vulgaris[J].Carbonates&Evaporites,2014,29(2):203-210.)。(2)周小萍等研究表明,HCO3-在水體中存在遷移與轉化,河段上、下游HCO3-濃度變化并非完全由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利用引起(詳見周小萍,沈立成,王鵬,等.表層巖溶地下水出露地表后的脫氣作用——以重慶市南川區柏樹灣表層巖溶泉溪流為例[J].中國巖溶,2011,30(04):432-436.)。(3)McConnaughey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對HCO3-的利用需通過胞內、胞外的一系列轉化。一部分HCO3-在胞外被轉化為CaCO3,釋放出的CO2被水生植物利用(詳見McConnaughey T.Calcification in Chara corallina:CO2hydroxylation generates protons for bicarbonate assimilation[J].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1991,36(4):619-628.)。(4)HCO3-受環境影響較大,測量存在一定誤差,且不能實時在線監測,只能利用自動采樣器采取水樣,再手動滴定。但是人為測定有一定的誤差,而且需要人在場晝夜測定(測定的間隔越短數據越準確),而且巖溶水體中HCO3-不穩定,容易分解,因此通過計算上下河段HCO3-的變化來估算水生植物的巖溶碳匯效應的值誤差極大。
鑒于此,亟需開發一種實時在線監測水生植物巖溶碳匯效應的新方法,以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實時在線監測水生植物巖溶碳匯效應的新方法。本發明針對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特點,通過對光合作用密切相關的溶解氧為監測指標,利用植物光合作用方程式,計算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對巖溶水體中無機碳的固定量,實現對水生植物巖溶碳匯效應的準確、實時在線監測。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實時在線監測水生植物巖溶碳匯效應的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選取巖溶地下河補給的地表河段,將多參數水質分析儀分別放置于地下河出口處及地表河段的下游,分別自動記錄水體的溫度T、電導率Ec、溶解氧C,記錄間隔為5min,晝夜連續監測,并分別記錄上述兩監測點高程h;
步驟2:飽和溶解氧計算:首先,利用溶解氧監測時對應時刻的水溫計算水體的飽和溶解氧濃度C*,如式(1);其次,利用電導率校正飽和溶解氧濃度,如式(2);最后,利用大氣壓校正水體中飽和溶解氧濃度,如式(3)-(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未經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71067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