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庫流域生態保護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704737.0 | 申請日: | 2016-08-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326405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30 |
| 發明(設計)人: | 傅長鋒;陳平;于京要;及曉光;李大鳴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6F17/30 | 分類號: | G06F17/30;G06Q50/10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新世紀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13100 | 代理人: | 董金國,齊蘭君 |
| 地址: | 300250 天***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庫 流域 生態 保護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庫流域生態保護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水庫流域即水源地內人口的不斷增加,農村人口城鎮化腳步的不斷加快,以及流域內農牧業等不斷發展,流域內人均排污量以及各種農牧業污染物的排放量也不斷增加,大量農藥、化肥、牲畜糞便、垃圾、工礦業污染物等進入庫區,致使水庫水質不斷惡化,水體富營養化現象日趨嚴重,甚至出現水華爆發等現象,嚴重影響水庫供水安全。
人工濕地系統水質凈化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生態污水凈化處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工濕地填料上種植特定的濕地植物,從而建立起一個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當污水通過濕地系統時,其中的污染物質和營養物質被系統吸收或分解,而使水質得到凈化。
人工濕地系統水質凈化的關鍵在于工藝的選擇和對植物的選擇及其配置。如何確定濕地位置和設計規模.選擇和搭配適宜的濕地植物,以達到最佳的去污效果,是持續有效改進濕地去污效果和監控水體水質的一種技術。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改善流域水環境狀況、以流域整體為對象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的水庫流域生態保護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水庫流域生態保護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驟:
步驟一:獲取水庫流域矢量地形圖;
步驟二:基于水庫流域土地植被覆蓋情況,建立水庫流域土地類型數據庫,所述水庫流域土地類型包括草地、園地、有林地、水田及旱地;同時建立水庫流域污染源分布數據庫,所述水庫流域污染源包括村鎮人口污染源、農業污染源、畜牧養殖污染源以及工礦企業污染源;
步驟三:對水庫全流域進行子流域單元劃分,所述子流域單元劃分是按照河網匯聚流水的分水嶺圈劃;
步驟四:以行政村為統計單元,計算人類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化肥農藥殘留污染物排放量、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量、工礦企業污染物排放量及污染物排放量指標;并建立污染物數據庫,映射到子流域單元,實現橫向與縱向相結合的存儲與顯示;所述橫向是指污染源;所述縱向是指污染源指標及其運移過程;
步驟五:以行政村為統計單元,實現地形圖信息與污染物數據列表的交互式顯示;通過子流域單元與河網定向性連接,建立污染物向庫區運移擴散的空間網絡結構;
步驟六:建立對所述流域的降雨量空間分布信息數據庫,實現對豐水年、平水年、枯水年的雨量在子流域單元上的分配;
步驟七:考慮影響雨量的蒸發、入滲、累積過程和消耗過程的影響,建立水庫流域降雨量與徑流量的對應關系;
步驟八:建立降雨徑流和污染物運移耦合模型,根據子流域單元內的污染物在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和非溶解性污染物在不同降雨徑流量下的運移能力和規律,得出每一個子流域單元出口處以及水庫入河口處的污染物在時間上、空間上的分布,進一步得出各支流口處污染物指標負荷量;所述各支流口處污染物是指總氮TN、總磷TP和氨氮NH3-N;
步驟九:設定入庫水質目標;所述入庫水質包括入庫水質Ⅱ類或入庫水質Ⅲ類;入庫水質Ⅱ類年達標天數不少于90%,入庫水質Ⅲ類水質年達標天數為100%;通過所述降雨徑流量與污染物運移耦合模型,將污染物吸收、分解至各子流域單元;
步驟十:針對所述污染物在子流域單元上的分布特征和對水庫入庫水質控制目標,依據污染物排放超標的指標情況,結合子流域單元的地形、地質、水流流向,采取人工生態塘措施、生態河流措施和濕地措施,實現污染物點面結合的吸收、分解和富集,達到水庫全流域生態保護的目的。
本發明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是通過對水庫流域即水源地地形圖數字化,在一定閾值的河網匯聚流量下按分水嶺圈劃計算單元;本發明是以村莊為基礎,建立人口、耕地面積、主要作物與規模、化肥、農藥、畜禽養殖、工況企業等基本信息庫,并映射到子流域單元;本發明是建立降雨、徑流和污染物運移耦合模型,對單元內的污染物在水中的溶解和非溶解性污染物在不同徑流量下的運移能力和規律,得出每一個支流即計算單元出口以及水庫入河口處的污染物在時間上、空間上的分布;本發明是在水庫流域內開展“一溝一塘”的治污技術措施,從源頭上控制面源污染物的達標排放和運移,實現水源地生態保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實質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未經河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70473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