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法與地震同步聯合反演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694535.2 | 申請日: | 2016-08-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6533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21 |
| 發明(設計)人: | 戴明剛;許杰;劉喜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V11/00 | 分類號: | G01V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創畢升專利事務所 11218 | 代理人: | 孫向民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地震 同步 聯合 反演 方法 系統 | ||
公開了一種電法與地震同步聯合反演方法及系統。該方法可以包括:1)利用電法數據和地震數據分別建模反演,獲取所述電法數據和所述地震數據的反演結果,進而建立聯合反演的共網格模型;2)基于建立的所述聯合反演的共網格模型,引入界面形變一致性約束,進行最優化聯合反演,獲得最優化聯合反演結果;3)基于獲得的所述最優化聯合反演結果,建立共界面模型,獲得所述共界面模型的聯合反演結果;以及4)將獲得的所述共界面模型的聯合反演結果,引入巖石物性關聯約束,進行非線性貝葉斯聯合反演,將所述非線性貝葉斯聯合反演結果中的最大概率解作為最終聯合反演結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地震勘探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電法與地震同步聯合反演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在地震勘探領域,一維大地電磁和地震聯合反演是該領域的研究起點,二維聯合反演是該領域當前研究的主流,三維聯合反演是該領域的前沿趨勢。Lines(1988)最早提出了電法、地震、重力等綜合物探的思想。楊輝等(2000,2002)在二維電磁與地震聯合反演中,選擇非常快速模擬退火算法(VFSA)進行目標函數極小化,將模擬退火的模型接受準則由一般形式的單誤差判斷改進為適用于聯合反演的雙誤差判斷,實現了起伏地形條件下大地電磁與地震數據的同步聯合反演。Heincke等(2006)運用巖石物性關聯,實現了大地電磁、重力以及地震數據的聯合反演,反演出單一方法無法反演出的玄武巖下伏地層的分布。Colombo等(2008)通過電阻率和速度直接的物性關聯,并利用地震數據聯合重力和大地電磁數據來聯合重建速度分布,進而進行疊前深度成像,證明了聯合反演可以減少解的非唯一性并提高非地震方法的分辨率,對于信噪比低的地震數據,通過聯合反演,非地震方法可以在確定速度結構方面提供有益的補充。Jegen等(2009)選擇電阻率、速度和密度的物性關聯為出發點,以地震數據為約束,實現了大地電磁、重力和地震數據的聯合反演,并獲得了玄武巖下伏地層的分布。特別是于鵬等(2009)提出了靈活實用的物性參數隨機分布的共網格建模技術,該技術可以適用于物性界面不完全一致和物性變化劇烈的帶地形復雜模型的情況,突破了以往聯合反演研究只適用于簡單模型的不足。
發明人發現,上述電法和地震聯合反演方法共同存在著相同的局限性,反演結果對初始模型依賴性高,人為因素影響大。因此,有必要開發一種降低對初始模型依賴的電法與地震同步聯合反演方法及系統。
公開于本發明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加深對本發明的一般背景技術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電法與地震同步聯合反演方法及系統,其能夠通過多次建模反演,多信息約束,降低了聯合反演對初始模型依賴的局限,實現反演結果更接近實際地質情況,提高了聯合反演應用的靈活性。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種電法與地震同步聯合反演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1)利用電法數據和地震數據分別建模反演,獲取所述電法數據和所述地震數據的反演結果,進而建立聯合反演的共網格模型;
2)基于建立的所述聯合反演的共網格模型,引入界面形變一致性約束,進行最優化聯合反演,獲得最優化聯合反演結果;
3)基于獲得的所述最優化聯合反演結果,建立共界面模型,獲得所述共界面模型的聯合反演結果;以及
4)將獲得的所述共界面模型的聯合反演結果,引入巖石物性關聯約束,進行非線性貝葉斯聯合反演,將所述非線性貝葉斯聯合反演結果中的最大概率解作為最終聯合反演結果。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種電法與地震同步聯合反演系統,所述系統可以包括:
用于利用電法數據和地震數據分別建模反演,獲取所述電法數據和所述地震數據的反演結果,進而建立聯合反演的共網格模型的單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69453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頁巖儲層裂縫評價方法
- 下一篇:一種果園氣象信息遠程監測裝置及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