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受污染的靜態水體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復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694110.1 | 申請日: | 2016-08-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5904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04 |
| 發明(設計)人: | 劉緒柱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天益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1/02 | 分類號: | C02F1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陽***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污染 靜態 水體 中黑臭底泥 原位 修復 方法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受污染的靜態水體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配制復合微生物制劑;預處理復合微生物制劑得到稀釋液;投加所述稀釋液;30天為一個施工周期,每5?7天投加一次,每月3?5次。本申請的原位修復方法改變了底泥和水體之間的物質轉移和交換的途徑,減少底泥修復過程中水體和水體中生物鏈的變化對底泥的影響。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境保護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受污染的靜態水體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復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的靜態水體底泥處理,通常是通過工程手段(曝氣、清淤、攪拌等)、投加化學藥劑(氧化劑、固化劑、絮凝劑等化學藥劑)或利用投加本源或外源性生物制劑來降解底泥,現有的工程和投加化學藥劑的方法可以有效針對現存的底泥問題,但忽略了底泥和水體之間污染物的相互轉換和水中污染物不斷向水底積累的問題,投加生物制劑可以加速底泥的降解,但是底泥的降解物進入水后可能造成水質污染物加劇,可以引發水華問題,且投加的生物制劑生長環境和作用時間不穩定,不能長期發揮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受污染的靜態水體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復方法,用于靜態水體中的黑臭底泥的修復,適用于水深小于2米,有黑臭底泥的積累(適用的黑臭底泥的的范圍為cod《200mg/l,顏色黑色,明顯的臭味等氣體,有機質含量≥5%),且水體水質為地表水劣五類水質,本申請結合現有技術的利用復合的微生物制劑,通過特定的施工措施,作用的靜態水體,來達到修復黑臭底泥的效果。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受污染的靜態水體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復方法,包括步驟:
配制復合微生物制劑;
預處理復合微生物制劑得到稀釋液;
投加所述稀釋液;
30天為一個施工周期,每5-7天投加一次,每月3-5次。
優選地,所述預處理復合微生物制劑得到稀釋液,具體的,
取受污染的靜態水體,與所述復合微生物制劑按照1:6-1:10的比例混合,混合溫度20-25℃,靜止1h,該過程避免陽光直射,混合后得到稀釋液。
優選地,所述投加所述稀釋液,具體的,
晴天10點至13點之間,均勻注入所述受污染的靜態水體中,其中,
當水深小于1米時,在黑臭底泥的表面進行壓力注射;
當水深在1-2米之間時,在水體表層10-30公分進行壓力注射。
優選地,所述復合微生物制劑包括芽孢桿菌發酵液和脂肪醇聚氧乙烯,質量比為:芽孢桿菌發酵液40-60,脂肪醇聚氧乙烯1-5。
優選地,所述復合微生物制劑還包括以下質量比的成分:
優選地,所述芽孢桿菌發酵液包括:枯草芽孢桿菌、解淀粉芽孢桿菌、短小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和巨大芽孢桿菌,是按照下列菌數比組成的:
優選地,所述芽孢桿菌發酵液的制備過程為:
(1)分別將枯草芽孢桿菌、解淀粉芽孢桿菌、短小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和巨大芽孢桿菌接種到液體培養基于搖床30℃培養,至菌數至少達到1.0×108CFU/mL數量級,制得種子液;
(2)在發酵罐中,以液體培養基為發酵母液,分別加入步驟(1)中所制得的種子液,接種的種子液的總量為發酵母液的0.1-0.15%,35-40℃發酵培養24-30小時至菌數不少于5.0×108CFU/mL;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天益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天益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69411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