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垃圾滲濾液膜法濃縮液的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689058.0 | 申請日: | 2016-08-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24216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13 |
| 發明(設計)人: | 吳海鎖;陸繼來;謝祥峰;管蘇;李月中;田愛軍;吳劍;程偉;朱衛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環保產業技術研究院股份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03/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肖明芳 |
| 地址: | 210000 江蘇省南京市高新***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垃圾 滲濾 液膜法 濃縮 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垃圾滲濾液處理方法,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針對垃圾滲濾液經過反滲透膜、納濾膜或其它過濾膜法處理所產生的濃縮液進行處理的方法。
背景技術
2008年國家頒布了《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對垃圾滲濾液的處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處理垃圾滲濾液多采用NF、RO膜處理工藝。垃圾滲濾液膜濾濃縮液是垃圾滲濾液經過生物降解后經NF膜(或RO膜)截留的殘液,一般不具有可生化性,主要成份為腐殖質類物質,呈棕黑色,COD很高,并且含有大量的無機離子,TDS在20000~60000mg/L之間,COD通常在1000~5000mg/L之間,氨氮濃度在100~1000mg/L,電導率為40000~50000us/cm。
膜濾濃縮液的體積占垃圾滲濾液原液體積的20%~30%。由于濃縮液含有各種難降解的有機和無機污染物,直接排放可能會對土壤、地表水、海洋等產生污染;若排入市政污水處理系統,過高的總溶解性固體對活性污泥的生長也不利。因此對于減少濃縮液的產量、濃縮液繼續處理的研究很有必要。
目前所采用主要的處理方法有:回灌、蒸發烘干、固化、焚燒等。將膜法濃縮液回灌到垃圾填埋場、垃圾儲坑或垃圾滲濾液儲存池,長期循環會導致滲濾液中鹽和有機物的累積,從而導致生化處理系統效果變差,增加膜法系統運行的負擔及費用。蒸發烘干是將膜法濃縮液中可溶性固體與水分離,對蒸發器抗腐蝕性要求高,并且能耗大,運行成本較高。此外,膜法濃縮液中的部分有機物易揮發,蒸發過程處理不當易引起二次污染。固化處理是利用飛灰或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對膜法濃縮液進行固化處理,然后將干化的剩余物運往垃圾填埋場進行無害化填埋。由于固化后的垃圾處理使得處理成本加大,在對膜法濃縮液處理過程中需要結合垃圾場實際情況進行考慮和經濟分析。高級氧化技術是目前處理垃圾滲濾液濃縮液比較合適的處理技術,高級氧化技術降解有機物的速度非常快,如O3/UV系統和O3/H2O2系統氧化降解過程,且氧化過程中的中間產物均可以繼續同羥基自由基反應,直至最后完全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但是,由于垃圾滲濾液膜濃縮液污染物濃度過高,如果采用單一的化學氧化法,其運行成本太高。如果采用運行費用較低的生物處理工藝,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又很低。如果采用膜處理工藝,膜污染的問題又難以解決。因此,目前垃圾滲濾液膜法濃縮液急需一種簡單有效、能耗低、運行成本低的膜法濃縮液的深度處理方法。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垃圾滲濾液膜法濃縮液處理方法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垃圾滲濾液膜法濃縮液的處理方法,使膜法濃縮液的處理效果穩定可靠,具有較低的運行成本和較高的去除效率,出水能夠實現達標排放。
本發明的核心思路是針對高鹽水質,采用多種工藝提升廢水的可生化性,并通過膜分離實現二價鹽、一價鹽和有機物的分離,從而解決鹽的積累問題,并極大的改善廢水的可生化性,將可生化廢水充分利用垃圾滲濾液(不是濃縮液)前道生化處理過程加以處理。同時利用厭氧MBR解決脫氮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垃圾滲濾液膜法濃縮液的處理方法,垃圾滲濾液膜法濃縮液依次經過復合軟化混凝沉淀池、臭氧氧化反應器、水解池和厭氧MBR池,厭氧MBR池出水進入納濾系統;
納濾系統處理得到的透過液經過壓力接觸氧化反應器處理后,直接排放或經多介質過濾器過濾后排放;
納濾系統處理得到的濃縮液與垃圾滲濾液混合回到前處理生化段,經生化、MBR、膜法濃縮處理后得到的濃縮液再循環進入復合軟化混凝沉淀池及后續操作。
其中,所述的垃圾滲濾液膜法濃縮液是將對垃圾滲濾液經過反滲透膜、或納濾膜或其它過濾膜法處理后所產生的濃縮液。
其中,所述的垃圾滲濾液膜法濃縮液,主要成份為腐殖質類物質,TDS為20000~60000mg/L,COD為1000~5000mg/L,氨氮濃度為100~1000mg/L,TN濃度為500~2500,電導率為40000~50000us/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環保產業技術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經江蘇環保產業技術研究院股份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68905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