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低滲巖性非均質氣藏開發單元劃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682186.2 | 申請日: | 2016-08-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28565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07 |
| 發明(設計)人: | 何磊;張明祿;譚中國;王東旭;蘭義飛;袁繼明;張建國;伍勇;徐運動;游良容;艾慶琳;謝姍;田敏;劉志軍;劉海鋒;夏勇;何鎏;費世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49/00 | 分類號: | E21B49/00 |
| 代理公司: | 61108 西安吉盛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鮑燕平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氣藏開發 物性 產能預測 動態評價 多個方面 流體性質 生產特征 數值模擬 綜合地質 采收率 非均質 低滲 開發 氣藏 巖性 氣田 儲量 精細 研究 | ||
本發明提供的這種低滲巖性非均質氣藏開發單元劃分方法,根據氣藏開發單元劃分的目的及原則,綜合地質、氣蔵工程等資料,多因素細分M氣藏開發單元,劃分的依據主要包括流體性質、儲層物性、生產特征等資料細分開發單元,該方法在動儲量評價、產能預測、數值模擬研究等多個方面的基礎上,進行開發單元劃分,并在開發單元劃分的基礎上,開展了氣藏精細動態評價研究,對延長氣田穩產期、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氣田開發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低滲巖性非均質氣藏開發單元劃分方法。
背景技術
低滲巖性氣藏含氣面積大,分布范圍廣,儲層非均質性較為突出,不能用同一開發方式對整個氣藏進行整體開發,需要將氣藏劃分成多個開發單元,根據不同地質條件、儲層特征進行相應開發,因此如何對一個氣藏進行準確的開發單元劃分是提高氣藏開發效果的關鍵。
現有開發單元主要針對油藏進行劃分,在實際劃分過程中,主要以地質參數作為劃分的主要依據,未考慮實際開發過程中生產動態指標,因此實際劃分結果與最終的實際結論存在一定的偏差,造成劃分界限的模糊,影響下一步開發政策的制定。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的開發單元主要針對油藏進行劃分,在實際劃分過程中,主要以地質參數作為劃分的主要依據,未考慮實際開發過程中生產動態指標、儲層物性和流體性連續性特征,因此實際劃分結果與最終實際結論存在一定的偏差,造成劃分界限模糊,影響下一步開發政策制定的問題。
為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低滲巖性非均質氣藏開發單元劃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一級開發單元的劃分:根據儲層沉積相特征和溝槽平面分布特征,將低滲巖性非均質氣藏劃分為多個一級開發單元;
步驟二,二級開發單元的劃分:檢測每一個一級開發單元的儲層物性連續性特征,確定出每一個一級開發單元中儲層物性連續的幾口井,將這幾口井所在的區域記為二級開發單元;
步驟三,三級開發單元的劃分:檢測每一個二級開發單元的儲層流體性質連續性特征,確定出每一個二級開發單元中儲層流體性質連續的幾口井,將這幾口井所在的區域記為三級開發單元;
步驟四,四級開發單元的劃分:檢測每一個三級開發單元的氣井生產動態特征,確定出每一個三級開發單元中氣井生產動態特征連續的幾口井,將這幾口井所在的區域記為四級開發單元。
步驟一所述的根據儲層沉積相和溝槽平面分布特征,將低滲巖性非均質氣藏劃分為多個一級開發單元,包括如下步驟:
首先,將氣田縱向劃分為兩個以上開發區塊,劃分原則為沉積相特征一致的劃分為同一開發區塊,沉積相特征包括巖性、巖石顏色、沉積構造、生物成因和沉積物顆粒;
其次,根據沉積過程中主溝槽的平面走向,將前一步形成的開發區塊整體進行橫向切割,得到多個一級開發單元。
步驟二所述的儲層物性連續性特征包括孔隙度、滲透率、含氣飽和度和有效厚度。
二級開發單元具體的劃分方法如下:
首先記錄同一個開發單元內每一口井的孔隙度,選出孔隙度值有連續性的幾口井;然后測這幾口井的滲透率,并選出滲透率值有連續性的幾口井;再測這幾口井的含氣飽和度,并選出含氣飽和度值有連續性的幾口井;最后測這幾口井的有效厚度,并選出有效厚度數值有連續性的幾口井,最后確定的這幾口井所在的區域即為二級開發單元。
步驟三所述的儲層流體性質連續性特征包括甲烷、硫化氫、二氧化碳和地層水礦化度分布。
三級開發單元具體的劃分方法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68218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