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熱射病急救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677955.X | 申請日: | 2016-08-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5316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06 |
| 發明(設計)人: | 李海玲;王嘉羚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嘉羚;李海玲 |
| 主分類號: | A61F7/00 | 分類號: | A61F7/00;A61F7/10;A61F7/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海***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熱射病 急救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熱射病急救裝置,特別涉及一種能夠以多種方式在野外方便、快速、持續對熱射病患者進行早期降溫的裝置。
背景技術
熱射病是中暑最嚴重的一種類型,以惡性高熱(核心體溫急劇升高至40℃以上),伴有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包括瞻妄、抽搐和昏迷等),全身炎癥反應,凝血,肝臟、腎臟功能損傷及其他多器官功能障礙為特點,病死率較高。通常的救治方法包括:采用物理和藥物降溫治療,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保護重要器官功能防治腦水腫等等。而采用“三早一積極”的搶救措施(早期快速降溫、早期快速擴溶、早期抗凝改善微循環、積極臟器功能支持)是提高治愈率、減少死亡率和傷殘率的關鍵措施。這其中,早期快速降溫是首要的關鍵救治措施,對于在野外環境發生的熱射病,盡快轉運至有救治條件的醫院則是后續救治的關鍵。
早期快速降溫的目標是在0.5-3小時內(從發病起計)將核心體溫(一般以直腸溫度為準)降至38.5度以下。臨床研究證實,病死率與高熱及高熱持續時間密切相關,大于3小時者預后很差。根據文獻記載,對于熱射病急救,有各種常用的早期快速降溫措施,其中較有效的措施是以全身浸冷水的方式進行降溫,但這通常并不容易實現,尤其是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很不容易實現。原因在于在如工人野外施工,選手參加馬拉松比賽,夏季山區旅游,部隊野外訓練等情況下,無法隨行大型專用搶救設備、無合適備用降溫手段、水源不足、患者轉運時間較長等因素均構成不利條件。
現有的水浴降溫手段,如將患者去除裝備、脫去外衣后在現場淋水降溫,若周邊無天然水源等合適水源,由于隨行攜帶的飲用水量少且溫度也不低,難以實施有效并持續的降溫。已知技術中有一次性使用的冰袋,平時包裝在塑料袋中,使用時以壓破其中的水囊等方式,通過化學反應,在短時間內產生低溫,可應用于熱射病的早期降溫;也有采用將冰袋與常見的睡袋結合起來的方案,但共同的缺點是體積大的冰袋平時攜帶不便,且使用時從生理降溫原理上及效果上不合適;而相當數量的較小冰袋不容易均勻布置在患者的周身合適部位,降溫不均勻,影響患者轉運或者在轉運中影響降溫效果。另外,常見冰袋的溫度可達0度左右,直接和或長時間接觸患者容易造成局部凍傷。而為熱射病的早期降溫開發專用的冰袋,生產及應用成本太高。
現有車輛(包括急救車)用于轉運熱射病急救患者時,并不具備合適的降溫條件,因此,即使野外現場具備對熱射病患者的降溫條件(如合適的天然水源),但仍面臨降溫與轉運不能同時優先的兩難選擇,因此能在轉運的同時維持對患者降溫,也是在先技術面臨的難題。
公開于此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是為了有助于對本發明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這些信息確定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熱射病急救面臨的早期降溫問題,尤其是在野外、簡陋環境下的早期快速降溫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熱射病急救裝置,其能以多種方式,適應有水源或無水源等多種情況,方便、快速、持續、和或有控制地對熱射病初發患者進行早期降溫,以為后續救治創造有利的條件。
本發明的熱射病急救裝置的技術方案包括:
一個適于將人體放入其中的柔性槽100,以及降溫裝置。
所述柔性槽100沿壁厚方向包括導溫防水層1、冷源配置層2、支撐保溫層3;所述導溫防水層1位于與人體接觸的最內層,為適于冷(熱)傳導同時適于防水的柔性材料,以將降溫裝置所制的冷傳導到患者同時防止用于降溫的水滲漏;所述冷源配置層2,用于按不同區域有選擇地配置所述降溫裝置,并通過導溫防水層1將冷量傳導至患者,冷源配置層2并非一定是實際物理存在的結構層或均勻的實際結構層,也可以是功能表述性質的虛擬層,只要位于導溫防水層1與支撐保溫層3之間并可以配置所述降溫裝置;所述支撐保溫層3,由具有適當強度的柔性材料構成,優選由具有適當強度的發泡柔性材料構成,其作用為對柔性槽100的外部形狀和/或制冷元件起到支撐作用,和或對降溫裝置保溫,防止冷量流失;所述支撐保溫層3具有多個開口31,以便于在不同位置取放、配置、調換、調試所述降溫裝置;所述柔性槽100在縱向上從頭至腳包括一體的頭側4、兩個邊壁側5以及腳側6,所述柔性槽100的上邊緣7具有或部分具有連接裝置71;不同位置的連接裝置71具有相互匹配的連接關系,使得兩個邊壁側5以及腳側6可以閉合,以包裹患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嘉羚;李海玲,未經王嘉羚;李海玲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67795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